•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小学语文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实践策略杨婷媛

小学语文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实践策略

四川省岳池县天平小学校  杨婷媛

摘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平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不懈追求。因此,应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开启阅读教学高效之旅。本文探讨了明确目标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和培养质疑解惑能力等四种提效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效果  提高

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是学生获得良好语文素养培养的保证,也是相应学段有相应能力的保障。作为担语文素养培养之责最多的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是不容质疑的,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语文素养中大多数项目的培养重任。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师要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们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为此,我们要走出传统“一言堂”,创新教学模式,让阅读教学走上高效之旅。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方向

有效教学是从目标开始的。因为教学目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学生学习的要求。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明确教学目标而优教优学,才能在把握教学方向中掌握着教与学的核心内容。为此,我们教师应充分研读新课标,把其理念、方法和要求化为教学实践指南,特别是年级学段的阅读建议要充分领悟其意,再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和学情进行创新阅读教学设计,着力确定好“教什么”和方法选择的“怎么教”,激发主体性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为此,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实践中我们要认真分析新课标对学段的具体要求,明确课时所应承担的具体任务,这样,我们才能科学制定课时目标,课堂上才能明了自我应努力的方向。这是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前提。

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体得以确立并充分发挥作用的真正原因。作为一线教师,不能把阅读完成作为追求而付诸实践,应以激趣作首始而预习教学展开。虽然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而不是学生学习取得高质量的直接作用者,但却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数学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要使课堂有趣味,就要选择能生趣、能产趣的实践策略,才能使课堂的过程总在趣味的笼罩下变成活力展现。这几年语文教学让我知道,情境策略、多媒体的直观策略、融合故事的引入策略、引进生活的生活化策略、给学生点赞的激励评价策略等都能使教的过程充满趣味性。只是要注意的是,激趣也需要因人而施,对一些具有积极学习兴趣和优良思维品质的优秀学生,在激趣的过程中应针对性进行培养和指导,增进其兴趣和思维发展,通过开放性强,思维跳跃度的阅读实践来挑战他们思维。而对于中等和差等学力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更多的激励语言给他们打气以促使他们有信心赶上优秀学生。只有这样,当学生有强烈的兴趣而就会产生“我要学”的探究欲,进而产生不学不快之感。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能促进人成长。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阅读能力提高和“我要阅读”需求产生有着重要关系。语文阅读作为奠基的平台更应注重阅读习惯培养,使其形成并终生受用。而且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整个占比中无疑是最大的,其担习惯培养之责也是最多的,如边读边想的质疑学习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作读书笔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助力理解的习惯、读写结合勤写心得和收获的习惯、根据需求择书选读的习惯以及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等都是阅读教学所不可推脱的任务。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便有了根基和机会,他们就会自觉与书结伴对话,并沉浸其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比如:在《白杨》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就应将此作为学生习惯培养的平台来实施,为了解决学生对白杨的外观不太熟悉的教学难题和文本中写白杨树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它所喻指的边疆建设者的教学难题,我们就可在教学这一课之前,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学生从报刊、杂志上、网络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二是在文中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反复阅读理解。这样的预习要求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的习惯。而且还有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了这些材料,很快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的习惯培养,而且对教师课堂教学也是有很强的助力作用的。

四、加强学生质疑解惑能力培养

学起于思患无疑。有疑则有进。疑和思都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并通过于此促使学生自我解惑。为此,我们应适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便于针对性教学,缩小教师对知识的遗漏面。不过,质疑能力培养需要以授予方法的进行,要告诉学生质疑的抓手是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而不能够随意性提问,特别是与本课无关的问题,教师要在这方面及时引导。一位教师在讲《丰碑》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而不是痛苦呢”“既然他是军需处长,他为什么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呢”等多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丰碑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对课文理解的深入思考。实践中,教师就多鼓励,多引导,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问题去读去思考,进而在阅读求解中想办法完成。

总之,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应方式灵活多样,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施教。在新课改背景下,更要摒弃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努力与现代先进的阅读教学接轨,这样才能使高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构建走上健康之旅。

参考文献:

[1]李玉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9年。

[2]王丽,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索[J].教学与研究,2018年。

 


点击次数:16  发布日期:2021/10/7 10:55:4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