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张开育人情怀徐克琼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张开育人情怀

 

徐克琼       湖北省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除了承担文化薪火传承的重任,更要承担人格心灵唤醒的重任,达成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作为既是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的我,深刻体会到,要把教书跟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凸显“育人情怀”教育才能彰显其魅力,才能把我们的学校办成学生思想得以生成、素质得以涵养、梦想得以起航的地方。
  一、注重课堂拓展讨论,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当今社会,很多高中学生只关注高考,只关注分数,稍微遇到点儿困难、挫折就情绪低落,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在德育工作中,我首先注意利用课堂教学后的延伸讨论,培养其积极向上、昂扬乐观的人生观。
  在学完海子的诗歌《春暖花开》、屈原的诗歌《离骚》后,我设计了问题:你如何看待海子和屈原的死?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以死明志的斗争方式的看法。同学们有说他们为自己的理想献身是值得的,也有说他们傻的,更多的同学都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他们逃避现实,这是一种消极的处世之道……通过很多此类的讨论,同学们树立起这样的信念:人在不被理解及遇到坎坷时应乐观对待,这样不仅能战胜困难,使自己快乐,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精神上的鼓舞,使人们感到世间的美好。
  二、课后延伸练笔,培养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现在很多高中学生迷恋于纷繁复杂的所谓时尚,追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如电脑游戏、网络文学等,很多人看问题很简单,对社会的认识很肤浅。对此,我在备教材时,有意识地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我尽可能作一些让学生能多关注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及事情的设计,从而使他们思想内涵丰富、深刻。
  在学习完鲁迅的杂文《灯下漫笔》后,我告诉同学们:鲁迅先生能从到银行兑换现金的一件小事上,想到几千年的中国社会的特点,而且把该特点概括得那么深刻、那么准确,可见鲁迅先生善于思考大问题,且思想有深度,那么,我们也学习一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课后写一篇小作文,要求从你身边的小的方面悟出相对大的道理来。在这次的小作文里,同学们写到众多题材,思考的问题也相对较大、较深。例如,有的同学写到中国上海今年成功举办了F1方程式赛车,由赛事对安全要求高,而此次比赛由于安全保障工作好,而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学生联想到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在组织、管理上的问题,想到了这一问题与国家的声誉之间的关系;有的同学由自家所在小区缺少停车车位的现象,想到了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问题……
  三、每周一论,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爱情观
  时下的很多高中生中,喜欢标新立异,喜欢有个性的发型、服饰,所谓的早恋现象也比比皆是。学校对此采取的措施更多的是三令五申校规校纪,学生对此比较反感,教育效果并不太好。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让学生真正做到心服,于是我就利用语文老师之便,在记录着他们的真情实感的周记上与他们进行交流。
  我对周记的基本要求是每周就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这样既达到练习写议论文的目的,我也能从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且为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意见。在本学期的几次周记中,我让同学分别就高中生的服装、服饰、发型及“早恋”问题发表了看法。对发型、服饰的问题,有一少部分学生说,那是因为觉得学校的校服不好看,没有个性;还有的说有些饰物是家长从远地带来的,因为自己长期住校,为了排遣寂寞,为了想想妈妈;还有的同学向我提出建议:能不能学习国外有些学校的做法,即每周一到周五上午不能戴饰物上学,在周五下午可以把自己心爱的饰物戴出来。对于“早恋”问题,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学生早恋只要不影响功课,学校就不应该干涉;有的说强硬的管理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糕,因为学生都由地上转移到地下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姑娘写到:爱,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感情,它能引你向上向善向美,但早恋犹如一颗不合季节的种子播入土里,纵然你千辛万苦勤于浇肥施水,但其发芽的概率仍然小之又小。让我们学会控制自己,让这份美好的情感悄悄地伴随你走过春,走过夏,走过长长的求学时期,到时候,相信这爱的花朵会绽放得更加热烈、美丽的。还有位同学给我出主意:您不用强硬的管这种事,您应该找点儿伟人、名人高尚的爱情故事讲给早恋的同学听。
  看完他们的作品之后,我似乎对现在的学生有了更多的、更新的了解,我感到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还是明事理的。我首先在学生的周记本上与他们交换了看法,然后选择好的周记读给学生听,最后在班里与同学进行了开诚布公的交流,我说:“老师了解了你们的苦恼,你们好的建议我也会尝试,并且我还可以向校领导反映你们的想法,但在具体改进措施没有出来之前,你们认为作为天天生活在学校这种环境中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于是我看到同学们自觉摘掉了不适合学生身份的、不适合校园环境的饰物,在班里我也没有看到所谓的早恋的身影。我感到每周一次的一事一议,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到学生应具有的美与爱。
    总之,我认为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识别真、善、美,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具有直接渗透性。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起点在于个性,终点在于德性。”作为教育工作者,让我们为培养一个个既充满鲜明个性又具有高尚道德观念的学生而努力

 

 

 


点击次数:25  发布日期:2021/10/7 10:55:5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