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李 丹

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四川省武胜县礼安小学校  李丹

 

摘要:“文章不厌百回读”。良好的朗读能力自然能加快“其义自见”的速度,能帮助我们提高理解能力获得文本的快速感知。因此,在以读为径的语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激发兴趣、重视朗读示范和加强过程评价等三种策略在朗读能力培养中的实施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培养  实践策略

语文姓语,乃读也。古人提倡“读书百遍”的做法其实就是强调多读是学好语文,获得正确理解的必然前提。今天,新课标也指出了“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都应重视朗读教学”的要求,而且还提出了朗读应达到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朗读教学总体要求。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不能淡化朗读教学,更不能将朗读教学置于脑后。相反,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创新朗读教学之策略,尽可能地使语文课堂处处有朗读的声音和激情。只有这样,让学生体验到了朗读乐趣,他们才会有“文章不厌百回读”的勇气和动力,才能快速获得“其义自见”的良好效果。

一、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读有动力

没有兴趣,就没有反复读的动力,更没有提高朗读能力所需要的耐心。实践也证明,当一个学生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我要读”兴趣,他们遇到每一篇文本就会像遇到一块磁石一样有牢牢吸引他们的魅力,使他们欲罢不能。因此,作为师者,我们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针对现行教材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较多的特点,我们可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来进行诱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配上合适音乐朗读。如在教学《锡林格勒大草原》时,我让学生们欣赏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的MV,学生们一边欣赏歌曲,一边领略了草原的辽阔与美丽。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文本中很多句子用词写句都具有传神之妙,如“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中的“铺”字就给人强烈的发展和动态之感。又如文章中的“成群的牛羊安闲的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一句又写出了美丽草原中动物们的悠闲自得。这些句子如果不通过朗读的方式来理解,那就是把最好资源放弃了。实践告诉我们,只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他们之意义的理解就轻而易举了,这时让学生读出草原的辽阔和壮美就如拈手得来。

(二)开展朗读比赛激发兴趣。结合教学内容,抓住小学生好胜心的特征,适时地开展朗读比赛,也能有效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在课堂中,朗读比赛的形式应是多样的,可以是个人与个人的比赛,也可以是小组与小组的比赛。从二年级开始,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我用二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朗读,评出读得好的学生,发给“大拇指”作为奖励。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希望得到奖励,抓紧了每时每刻练习。结果学生不仅提高了朗读水平,还强化了对文章的理解,提高了朗读兴趣。通过这样的朗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少数学生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更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途径。我们只有做到了既顾及全班,又照顾个人,才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朗读。

二、重视朗读示范,让学生读有方法

良好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朗读效果的保证,也是我们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必须要授予的。针对小学生实际,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不能直接讲技巧,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朗读示范,把方法和技巧蕴含其中,让学生在模仿中习得方法,感悟朗读技巧,从要求上,先达到正确朗读,再提出流利朗读和有感情朗读了。就此,我们教师要提高范读能力,讲究范读方法。范读有时在学习课文前。比如教学《麻雀》时,我就先朗读,学生初步体会到老麻雀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不顾一切危险,再做详细的讲解品读,对老麻雀投入的感情学生就不难理解了。有时在学习课文时范读,在讲《山海关》,讲到“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一段文本时我情不自禁的朗读起来,学生们也跟着声情并茂的朗读起来。不用讲解,学生们也感受到了山海关的雄伟。有时在学习完课文进行范读,比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学习完课文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听我朗读,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秀美。慢慢地,我发现学生的确受到了感染和熏陶,老师范读哪篇课文次数越多,学生就读得越好,内容就理解得越透彻。

三、加强过程评价,让学生读有成就

人的内心深处其实都有一种被别人肯定的赏识需要。抓住小学生好表扬的特征,我们要适时把评价整合其中,让学生体验到朗读乐趣,进而乐于朗读实践,爱上朗读,爱上语文学习。落实到教学中,就是在朗读展开过程中应通过评价这种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地、更好地进行朗读。课堂上听得最多的评价是“读得不错!”“棒极了!”学生听了这些评价不知道到底好在哪里,没起到让其他学生学习的作用。如果读得不错,应指出好在哪里。同时,朗读评价还应该具有激励性,小学生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称赞。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不要打断他们的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少一些批评和否定,多一些激励的声音,才能让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都有进步的机会。比如一些朗读比较困难的同学,在朗读时能正确的朗读完一段,我常常说:“学生,不错,没读错一个字,大家鼓励一下!”或者有的学生老是读错字,我常说:“没关系,来,我们再读一读。”既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又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保护。

总之,只要一线教师的我们能认识到朗读教学在培养朗读能力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不断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和教学示范能力,加强过程朗读指导,就能让学生在乐于朗读、衷于朗读中学会语文学习,从而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曲木伍呷,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成功,2019年。

[2]李春梅,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这样[J].新课程导学,2020年。

 


点击次数:23  发布日期:2021/10/7 10:58:0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