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杨 柳
如何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四川省蓬安县桑梓小学 杨 柳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变得十分重要,在高效率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就会逐渐明晰起来,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注重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参与,这样就能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互助与合作精神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相应的数学知识,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积极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形成一些好的个性品质也非常重要,这往往会对于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多有效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各种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要透过活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互助与合作的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这是很有价值的一个教学点,这不仅是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一种培养,这也是对于学生个人品质的一种激发。这才是情感教育应当实现的深层次的教学功效,这也是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极大收获。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便可以这样展开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只给学生一根线,几个圆片及测量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小组中学生自己在交流时会找出记录员、操作员及组长。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这会充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一定要将激励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互相竞争中得到进步。这才是高效的课堂合作交流的展开模式,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够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并且让学生从数学课堂中获取更多有益的成长与进步。
二、回归生活实际,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荷兰的数学家弗赖登塔儿曾经说过:“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是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很值得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也是普遍被学生们喜爱与接受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程中讲到的大部分知识点都较为简单,且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这给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也使得教师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学尝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有过的生活经验来进行问题的创设,也可以将一些抽象的不容易被学生理解的知识点融入到生活情境中来辅助学生的理解与体会。这些都是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良好体现,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这也会帮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与体会。
例如,在进行“统计与可能性”这一章的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融入到学习当中来,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游戏式教学,进行一个“击鼓沙包”的传递过程,让学生在鼓声开始进行传递,在鼓声结束时,沙包在谁的手上谁就要表演节目,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学生拿到沙包的可能性是多少。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又能引发学生思考,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速率。情感教育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阶段中灵活的应用,可以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天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满足学生情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情感教学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当中来,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及想象能力有很大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恰当的应用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完全体现自我态度和情感。小学数学中的情感教学可以帮助一系列的教学过程的实施,只要教师通过合理的方法启发学生,就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态度和情感。
三、创设相关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要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从而创设出与所教知识相符合、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知识储备进行相关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将数学知识转化得更为直观和情境化,将抽象化的知识与生动形象的场景进行结合,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以一种更为灵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为数学课堂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与活力,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掌握,激发了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参与欲望,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学生可以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读大数,了解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从而顺利地引入该课的知识内容讲解,让学生对大数进行认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人人思考、人人参与的良好课堂学习模式,并且让学生带着较强的参与欲望进入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来,从而确保了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四、运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交互式电子白板,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电子白板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现场生成性,可以及时反馈,有时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不需要有太多的预设,有些可以让学生通过电子感应笔现场生成,当堂反馈,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执教“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始,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原本静态的点和线动起来,组合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和今天即将要认识的图形,从而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在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时,同样结合动画和实物演示,让学生深刻体会角的大小和角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在这两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是运用信息技术把原本静态的内容制成动态的效果,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占据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过程中的发展大势,是不可阻挡的,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出来,学习的竞争意识才能够迸发,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课堂,教师的控制作用变得透明,更多的是引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差生而言,他们的进步幅度大,学习的效率飞速提升,树立了学习的自信,不再存在畏惧心理,充分体会到了学习中成功的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才会构建数学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