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曾 娟
论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四川省成都市华兴小学 曾娟
摘要:德育实效性的提高不是单一路径可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实施坚持和用心的培养教育,才能使学生具有立本之德。本文从定位目标、加强沟通、营造氛围和创新实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德育提效探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 实效 增强 有效方法
德,人之灵魂。无德不立,不论是大到国家,还是小到个人,德都是兴之本,立之跟。而作为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学校,自然就应在“育人先育德”上创新实践路径,积极探索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的同时,也获得最好的德育教育。近年来,由于受到“教以应试”指挥棒的影响,个别学校放松了德育实施担子,放缓了德育实施步子,导致培养出来的人并不没有达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而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泛滥,如果我们再不筑牢德育阵墙,同样会重蹈覆辙。因此,作为育德一线的我们,应勇于德育重担,扛起“立德树人”旗子,把之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灵魂而落实在日常教学教育中。
培养的不论是建设者还是接班人,都离不了德来论之。我国把“五育并举”作为培养人的最高要求,又分述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这样的全面实现达成,无疑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而在小学,该时期正是学生知识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期,他们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加强德育,提高育人实效,比在任何阶段都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必须创新策略,利用有效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一、科学定位目标,强化真善美育人
德育,五育之首,是一项注重品德培育和道德践行能力、判断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这项活动与一般能力培养不同,其要求外显于形,内化于心,从心底展现出的是一股德育正气。因此,要提高德育育人实效,就需要从源头上制定好德育目标,找到科学育人路径,才能使育人收到成效。因此,科学定位德育目标,是我们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真正起到育人作用的前提。作为德育实践者,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正确调整德育目标,既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要培养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学生。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向培养,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找到自信,更要教会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描绘自己理想的蓝图。
二、加强沟通交流,关注身心变化
德育,又叫心的教育。作为实践者,我们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时常关心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心理变化、人际交往等问题。针对每一个同学,要研究其性格特点、个人爱好与专长,关心他们的家庭环境。而这效果的实现,就是加强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跟他们交心谈心,从谈话中了解其目前可能存在的心理、行为等问题,从而找到德育针对性策略与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沟通交流中,我们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以“亲”为主,发挥学生德育主体的作用。当学生思想或行为出现异常的时候,要及时与学生谈心,帮助他解决困惑;当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树立坚定的意志与信心;当学生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用爱驱走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心态努力学习。
三、营造良好氛围,强化风气建设
成功的德育不是强制,更不是空洞说教。多年实践告诉我们,需要良好氛围支撑---学风、班风和校风。这些“风气”所带来的良好效应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而拓展德育途径,就是让这些非制度性的东西唤发出教育的因子,从而获得更多德育元素惠及教育学生,使之获得更多更好地德育教育。
首先是营造良好班级环境。班级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打造良好班级环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生全面参与,并践行“主人翁”意识,发挥在德育实践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共同建构起学生快乐成长的一天蓝天。为此,我们可让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班级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定,提高学生自觉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教育。
其次是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学风、校风不及网络风,现在网络无处不在,其流行之风能吹进学生的思维深处。因此,加强网络环境风气营造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网络资源丰富且多,但良莠不齐,需要我们有选择性地利用其长,开展网络伦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可通过网络建立小学生专属网络平台,设立班级专区,展示作品,开设聊天专区,增设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及游戏,方便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休闲娱乐。通过网络教育,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还可以借助网站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
四、创新德育实施,适应发展要求
德育是为时代服务的,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德育的宏观目标。作为德育教育实践者,我们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创新德育教育方法,提高德育适应教育发展针对性的新要求。一是抓好学科德育,充分利用德育性强的学科,如思想品德课、语文学科等开展课堂德育,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思想教育。二是创新借力学校德育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大中队德育活动,开展德育教育。三是节假日开展德育教育,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和主题日开展。四是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小学班主任要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总之,要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我们就应创新策略,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着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德智双育的教育目的,从而实现让每片绿叶都闪光的德育追求。
参考文献:
覃三明,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浅谈[J].教育学,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