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索杜 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索
杜 勇 湖北省恩施市小渡船中学
【摘要】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一门技能,能把它作为一种解题工具来应用。如何提高数学的普及性、应用性,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出发点。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拓展应用空间,教师应该下大力气。本文旨在从有效解析教材、灵活整合教材体系、精化教学流程、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等方面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课堂 效率;
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主要场所。新课标的施行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成为数学教师关心的话题。如何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好的课堂学习效果,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向课堂要质量是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
一、有效解析教材、灵活地整合教材体系。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介质,是学生学习、接触数学的第一手材料,教材的应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应用程度。教材的解读取决于教师的引领和钻研。教师将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传递给学生是课堂效率的一种体现方式。解析教材成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之一。如何解读教材呢?关键是要领会教材编写意图。
教师要能够依据数学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重构和驾驭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对教师而言不是简单地向学生重现教材内容的过程。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论的加工、开发与重构。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中。我曾听过一节“垂直”的课,讲课的老师直接从书中主题图引出了课题,然后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认识垂直、动手操作、指导学生正确作垂直。最后以书中设计的练习插图来巩固对垂直的认识。整节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得到落实。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有机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没有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的,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如果这位老师把书中的插图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垂直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地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岂不是更妙吗?
二、精化教学流程、循序渐进。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不是简单地重视教材知识,而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传播的是这种具有生命活力的个性化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师要能够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地展示和表达知识。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1.心中要有教学目标。
目标决定着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及所要讲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吃透教学目标,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落实新课标要求,更好地教学。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围绕目标设置一些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2.适当使用多媒体。
形象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将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比较抽象的材料学起来不感到枯燥,这样学生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自觉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特点,适时地通过幻灯片投影演示、录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学习几何、函数知识,解答一些探索性试题时应用多媒体,更会让学生从具体形象事物中发现抽象几何的奥秘。
3.处理好预习与课堂实际教学的关系。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习,又要注重课堂实际教学。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光有教师认真地准备还不够,必须把学生也带进来。这就要布置学生预习:一是针对学习的内容看不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
三、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再生长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形成中的简单模仿和初步掌握是老师给予的,而更高层次的本质理解和自觉运用则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要使学生达到自觉的境界,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有智慧地学习,关注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
总之,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者认为提高数学的应用性,必须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工夫,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上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