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美术教学与德育实施相融合的有效实践刘露微

美术教学德育实施相融合的有效实践

 

 

   四川天府新区永兴小学  刘露微

摘要:将美术教材中的欣赏课、工艺课和绘画技能训练课等类别课堂分别与德育实施相融合,其实践的有效性既落实到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上也能促进学生德育情感和品质的培养发展上。本文阐述了美术三种课型与德育实施相融合的实践心得。

关键词:小学美术  德育实施  融合  有效

义务教育阶段的任何学科教学,都不能只把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来抓,而应担当起学生“五育并举”的培养重任。小学美术作为小学阶段的美育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同样也不能仅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作为日常教学的核心目标和唯一追求,应按新课标所赋予的责任至少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去寻找现实路径而达到落实效果。其中以美育德、施德于美是美术学科教学中最常见的学科融合现象,也是教师最容易做到的教学行为。但近年来我们发现,很多美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并未意识到二者融合实施的重要性,很多时候都把德育培养重任放在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导致学生有美术实践能力却没有相应的美术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要知道,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把艺术品位列为学生人格品质培养内容实现学生道德的净化和心灵的洗礼,从而实现课程的终极目标---促进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学生知情意行中完美展现出来下面,我结合美术学科模块式编排教学展开实际谈谈美术教学与德育实施相融合的有效实践。

一、美术欣赏课教学,有效融合学生热爱生活情感的德育培养

欣赏课是美术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大的模块,承担着学生美的发现、欣赏和创造审美能力的培养。由于欣赏的过程往往是与学生已有生活经历相融合的过程,学生生活经历的情感与美术作品中的情感相交融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继而产生新的情感体验。这个过程好比文本阅读,不同经历的人遇见相同作品,其欣赏而得到的体验独特的、不同的,甚至有“百个哈姆雷特现象”的出现。因此,将欣赏教学与德育实施相融合,就可有效触发学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优雅的审美情感与情趣。但这样的欣赏课型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教师课前深入挖掘美术作品中的蕴含的情与趣,并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才能在提效中还实现增质育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效果。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的实施中,我们不但要授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美术基本绘画技能,更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抒其“情”增其“趣”在有效提升美术能力体验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同时形成热爱生活的品德和情感比如,欣赏课《凝固的音乐——建筑》这一内容的教学,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了很大感触。教学这一课就是要通过教材中的插图展示和文本描述来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故宫在与西方建筑比较中更好地熟悉我国人类生活环境的现实,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增强服务生活、建设新生活的信心和情感。

二、美术工艺课教学,有效融合学生团结互助品质的德育培养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品质是近年来新课改应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现实需求而才有的教学担当。作为美术教师,就责不可推,有效的做法就是融合德育实施,通过合作学习或合作创作等路径去实现这一目标。而美术工艺课中,常常要让学生完成一件工艺作品制作。我们知道工艺作品制作需要很多素材,有的还在经历好几个环节,一个人完成是难的。这时,我们就可以采取合作创作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作品,让他们在团结互助中实现时间上的“快”和作品上的“优”的效果。例如,在工艺课《自制小相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品质和让学生快速完成小相框的制作,在教学形式上就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分组和分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小相框。这样的实践,学生由于在教师指导上有了分工和合作的方法以及制作相框的技能,很快就在该课堂结束时完成了作品。在这样的艺术创作中,学生不仅有了成功体验还让学生得到了团结互助品质的德育培养。

三、美术绘画课教学,有效融合学生热爱大自然情感的德育培养

大自然是天然的大画家,那些鬼斧神工的美景都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优秀作品。现行美术教学中有很多风景画,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主题教学这类主题,既要培养学生美的鉴赏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绘画技能,如《四季的色彩》一课教学要让学生绘制出一幅反映大自然主题的美术作品,都可以在引导学生多注重观察的基础上收集一些关于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图片素材,让学生有丰富的美景表象。这样绘画出来的作品才有真实性,才更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而教材为了达到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目标时又讲述了近年来环境被严重污染和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一些社会问题使原本美的自然千疮百孔。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面临环境危机浸蚀时而自然就会产生拯救大自然的“冲动”于是热爱大自然的品质和行动就这样被培养和激发出来了,表现在他们要珍惜土地、保护动物、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环保言行上

总之不能把美术教学仅停留的学生视觉上,也不能仅停留在动手操作上,还要在学生思想品德领域发挥教育冲击,使他们在获得最好的美育培养中也实现德育的浸透和滋润。不过,这种美德双育的实现,美在载体,德蕴其中,尽可能如行云流水教育无痕,又要做到全方位和立体纵深,在潜移默化渗透与融合,让学生在赏美创美中获得智、能、的综合培养,陶冶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孙慧超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实践[J].中小学教育2019年

 


点击次数:29  发布日期:2021/10/7 11:06:01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