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高中体育的创新性教学肖 尧

浅谈高中体育的创新性教学

 重庆市铜梁一中     尧

要:根椐创新教育的相关理念和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根椐创造性的发展,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保持身体健康,这样才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主要体现的是创新,创新是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原动力。
关键词: 创新教育 高中体育 探索
    体育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时代新人为教学出发点,树立以健康第一学生为本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新理念,创造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同时提出了高中体育教学不可忽视的观点,对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多年的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做好高中体育的创新性教学,与同行探讨。
   一、教学观念上要摒弃糟粕推陈出新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体育教育改革也溶入了这一场课程改革的浪潮中。20209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全国38个国家级中小学实验区进行实验,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育这一学科凭借自身独特的教育方式在教育领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部在202012月颁布了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这一大纲的颁布使得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教学目标指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地健全完善,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取得过重大的成就。但是,时代发展总是在呼唤着深刻的变革,许多传统的内容模式已经与高素质、健康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一些陈旧过时的观念和方法需要我们认真去反思和改变。例如,教学内容体系过于呆板单一;再如,规定的跳高项目,初中阶段学跨越式,高中阶段学背越式,教师只能按纲施教,学生只能照老师的学,缺少自由发展的余地,无法形成多元化生动活泼的局面;又如,要求同一年段的学生人人必须快跑达标,结果使得一些学生在秒表的计时下不断地重复跑、疲劳跑,仍然无法过关,这对于学生的心脏发育和骨骼发育是极为不利的。简单的教师传授式教学方式颠倒了教学中的主体和主导关系,体育教师由主导地位为主体角色,使得学生失去主体地位,处于被动、机械地学习状态,缺乏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思考追求创新
   由于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影响根深蒂固,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习惯把自身作为本位,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新《课标》要求努力转变师生观念,定位好各自的角色。在角色定位调整过程中,有意识地减少教师的主渲成分,加大学生自主性活动的比重;把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身兴趣和爱好作为课改的突破口。无论做任何事情,兴趣和爱好都是一种内动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必然会去投入,在不断的投入中,形成了爱好,并且会把爱好作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乐趣。
   体育课的一个基点就是激发和培养与健身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中,笔者将此作为课改的突破口,全力促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注重维护体育运动的群体性合作效能。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要借助相关项目,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性与个人特长的发挥。高中阶段将是他们认识体育的黄金时期,而许多人对体育与健身的兴趣和爱好常常是在参与合作体育中建立起来的,通过经常参与公共合作项目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体育合作效能的真正内涵,从而自觉地加强各项锻炼。学校体育,既需要营造生动活泼的群众性健身环境与氛围,也需要加强对一些专长学生的培养和提高。同时,推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学校和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素质要提高,也需要兄弟学校间的共同研讨和交流。比如:举行专题报告和讲座,与毗邻的兄弟学校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在校内则经常安排体育教师间的相互评教评课,取长补短、互动提高,等等。
   三、师资力量上,建设一支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由此可见,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社会和经济都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作为某一区域高中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其当地教育整体发展是否协调统一,这个问题需要重视。现状是男女体育教师的比例不够合理,集中表现在女性体育教师偏少,仅有16.7%;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总体趋于年轻化,30岁以下体育教师的比例占49%。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把教育搞上去,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各级各类学校要继续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施整体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学校办学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的关键,这是基于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而得出的必然结论。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是素质教育重要时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师会教,学生才能学得会;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于学;教师善教,学生才能学得好。因而,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扎实的业务能力决定着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提升教师学历层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动权,也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根本。

 


点击次数:29  发布日期:2021/10/31 16:31:1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