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刘薿琳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刘薿琳     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中心小学

  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论断,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说“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让教学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手段;一个学校应该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应该保证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运用;应该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发挥才能的天地?一直以来我们提倡的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存在的差异因素(智力发展速度不同、认知结构不同、行为习惯不同),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笔者今天提出的“梯度教与学”从更深意义上来说是对分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具体来说,一种模式即梯度的预习——老师有梯度的备课——有梯度的师生互动,六种方法,在这里我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预习、备课分梯度: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的天性禀赋发挥出来,而每位学生的资质又不一样,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之初首先要全面分析教材和学生,早分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并且要与学生相对应起来。针对学生预习内容的不同设置有梯度问题。老师如何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呢?在每学习一堂新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每个小组的组长将简单的基础知识分给差生完成,其他组员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设计问题,且每人制作一张学习卡(不允许有重复的),由小组长检查并做好统计归化,上报老师,师给予检查提示。而老师以学习卡的内容为基础,将设置的问题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既有基础又有升华,真正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经过这种有效预习,学生们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会因为设置的问题难度较大而出现抄袭或不完成作业的的情况,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而老师在备课方面,设置问题也就有了依据,不会形成“满堂问”的情况。
  (二)检查分梯度:
  学生们做好了预习功课,老师必须要付诸实际:检查。不检查预习内容,学习卡就像是一张废纸,没什么作用。而老师检查的力度又不宜过大,应将权力下放到组长的身上。拿出上课之后的3分钟时间,由组长提问组员自己设置问题,回答错误者,要及时给予纠正。检查完毕,老师可以将题目与学生的理解、掌握能力挂钩,适时地抽取一两个同学进行回答,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这个步骤,是让学生们理解他们的任务得到了学生及老师的肯定,他们制作的学习卡片能够被采用,其价值得到完全体现,试问主动性怎么能不提高呢?兴趣也慢慢在培养起来。
  (三)课堂上灵活改变梯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善于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但是并不能一味强调,否则学生的学还是一潭死水,因此,适时改变梯度,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差生可以回答中等难度问题,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慢慢出现这种情况证明学生的能力是在逐层提高,应予以鼓励。当然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一段时间后的效果,也可能是某节课上偶尔出现的状况,因此不能滥施鼓励,更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要及时抓住差生、中等生思维的闪光点,把问题的难度循序渐进地提升一个台阶。而对于优生来说,似乎没什么难的问题,其实不然,他们的成绩很不稳定,此时老师可运用比较阅读,并提出几个题目来考核优生的掌握情况。这样,所有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逐渐的锻炼与提升,课堂效率才能逐步提高!
  (四)布置作业的梯度性
  作业同样要分梯度性。比如说,课外作业《快乐语文》。基础知识较差的同学可选择自己的知识薄弱题型来做(老师也可建议性的选择题型让学生做)。阅读答问的题目要求全班来做,做后还安排时间进行4人小组交流,让答问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指导组内同学将问题答准确,答完整。思维拓展的题型要求中等偏上的同学先做,成绩差的同学在借鉴拓展范例后再做。如:《詹天佑》这一课的拓展题是:你还能设计出好的线路吗?思维层次浅显的同学肯定不会想出更好的设计方案,所以就让优等生先试着去设计,有好的思路在黑板上画出来,供中等偏下的同学参考,起到思维有效延伸的作用。
  (五)课外阅读分梯度
  在语文学习中,讲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在课堂上所实施的一系列梯度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外养成自己学习的好习惯,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其实,课堂上主要是进行语文基本知识结构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外就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我在开展活动时,要求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我预先从书店里去寻找适合小学生读的作品,要求语文能力强的学生阅读其中的多数作品,并写出读后感;能力中等的学生,要求读完我指定的作品,并且摘抄精彩段落,细细品读;能力稍弱的学生,要求阅读指定的文章,摘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使语句更通畅。搞好阅读,读出文中之味,品出文中之情,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作文质量,促进语文教学
  (六)辅助教学方法
  梯度教育并不是单一的运作,可以在其他方法的帮助下共同实施。例如,在课下,每个小组可以制作一个精美的书签,在书签上可以写上自己的人生格言,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在课堂上,将自己制作好的书签赠给回答问题优胜组,这样一节课下来哪个小组积累的书签数量最多,哪个小组便是获胜的一方,对于梯度教学有着促进作用,对于现在实行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更是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我发现课堂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

 


点击次数:21  发布日期:2021/10/31 16:41:1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