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张海英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八中学 张海英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新课改中要求高中化学的教学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局限于教室之中,学生的主要学习资料限于课本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该从将知识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将课堂延伸至课外。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赋予化学课堂活力与生机,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理解。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
引言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其学科基础,通过实验可以将抽象的化学规律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激发并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习惯、创新能力、合作意识、求真务实作风以及综合研究能力[1-2]。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的状况直接影响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本文从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出发,剖析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一、高中化学核心观念
核心观念是指在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围绕某个内容形成的观念中最为关键的观念,为这个内容的核心观念[1-2]。高中化学核心观念就是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键观念,具有对化学学科的概括性认知、超过知识的持久性和迁移性价值。高中化学核心观念源于高中化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化学核心观念后,不仅能够促进其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亦能够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判别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现实问题的能力。高中化学核心观念的主要包括:结构决定性质、变化观、微粒观和绿色化学观。这些核心观念均由化学事实性知识而来,是高中化学学习中最为核心的观念[2-3]。化学核心观念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与分类观、模型观和实验观等方法类的观念不同,不具备普遍性。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实验技能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化学实验,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积极探寻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打造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创新性的化学实验课堂,充分展示化学的魅力,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学习动力[5]。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高中化学新课标实施以及教学改革的关键,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提高化学教师的实验技能。为此,学校应该定期对化学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鼓励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研究,化学教研组教师要经常召开实验教学主题讨论会,共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另外,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观摩先进学校的优秀教师的化学实验示范课,鼓励教师参加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化学硕/博士研究生,以开阔眼界、更新教学理念、增强实验技能、改进教学方法。
2、遵循学习主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校本课程的开发最重要的任务是确定谁是课程的主体。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而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对象。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决定者,能够决定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时,教师也是校本课程的评价者,对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进行相关的评价以及反馈,所以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主要是面对本校的学生,所以学生是实施的主体。教师在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相关的课程如果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学生也能够接受课堂外更多的知识。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多使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这些教学工具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化学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需要学生进行理解,但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需要借助相关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学习。同时,这些教学工具能够将一些概念进行分类,将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地呈现给学生。
3、注重知识整合,强化化学推理
高中化学课本有很多内容。如果不加以整合,知识不仅零散,而且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整合应该是一个多种思维的知识重构过程,包括深层思考、证据推理、联想等,而不是简单的归纳和概括。对知识的加工和整合,最能体现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情况。例如,在讲授“乙烯加成反应”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出现褪色的现象,学生猜测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应。然后,引导学生从乙烯和溴的分子结构来分析和理解反应原理。这时,用球棍模型形象地表示反应时化学键的变化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写出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指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推测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分别与氯化氢、水和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应产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化学方程式成为具有“灵魂”的载体,而不是一个深奥、难以理解的符号,这样学生可以轻松地写出化学方程式,这种学习体验是一种有意义的建构活动。
4、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自主性
由于不同地区初中化学实验的开出率差异大,因而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参差不齐,基础薄弱的同学便在分组实验中不主动,动手能力与其他人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因此,可考虑向高中学生限时开放化学实验室,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做实验,动手能力差的同学可以反复练习基本操作,动手能力好的同学可以做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如此,实验室将会成为因材施教的最佳场所。
结语
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同时,能够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能够主动地进行思考,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个过程之中,教师与学生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同时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化学实验校本课程也体现了本校的办学特色以及理念。
参考文献
[1]杨广斌,周水香,叶增喜,等.高中生选修《实验化学》前后实验动机的调查分析[J].化学教育,2012,33(10):58-61.
[2]赵成全.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课程教育研究,2020(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