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探讨何 荣
做好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探讨
四川省蓬安县教育考试中心 何 荣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已经普遍展开,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而在中小学则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职业生涯教育,我国中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意识到如何实践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只是极少数。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初三和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初三学生只有11.4%的城市学生和7.1%的县镇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从容就业。
来看一篇新闻报道。北京日报曾经报道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名学生,他很希望能转入经济系,但是大一学年的成绩和排名都没有达到转系的标准,所以学校不同意转系,该同学向记者提到,正因为自己不感兴趣才学不好,而学不好又没有转系的资格,这就是一个悖论。
其实,教育部考试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和研究职业规划教育,得出结论,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选择大学专业的重要环节。从当今的很多现实情况来看,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以致高校出现大批专业满意度低、很多本科毕业生离职率高、就业难等问题。因此,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迫在眉睫。
然而很多学校并没有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只能通过其他课程教学进行穿插教育。绝大部分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任教师紧缺,教育工作由班主任或者心理咨询教师承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兼任教师并不能系统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层面,对生涯规划的理解知之甚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探索意识较差,较少主动去了解专业和职业信息。家庭层面,家长对于高考新政还非常迷茫,依赖于学校老师的指导。
因此,作为教育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有义务和责任指导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以自身的特点作为规划的出发点。让学生对自身有个全面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学识、兴趣以及优缺点,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的职业规划与未来的人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
其次,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渐进式提升自己的目标。考虑现实的社会因素,如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发展因素,社会习惯等。对于高中生而言,将长远的大目标详细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短期目标更为可行。短期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切合实际,具有可评估性,能增强个人的信心并产生内在的激励作用,不能可望而不可及。在实现近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找到自身发展条件与近期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努力缩小这个差距,进而全面提升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高中生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与时俱进,灵活调整,在实施中去检验规划的效果,及时诊断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并对规划进行调整与修正,这样才能让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合理、更有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一是要全面地认识自我。这不仅包括认识自我的兴趣、爱好、天赋、价值观及人生志向等内在的禀赋,还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所在地区等外在因素。通过分析以上因素,得出自己在学业完成后,究竟在哪个领域就业最有竞争力。有同学会说,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该怎么办呢?这都是中学阶段没有开设学业规划课的具体表现。如果说,初中阶段开设了学业规划与升学指导课,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学生们有意识的反思,一定会在初中毕业时,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志向有个初步的判断。当然,现在我国大部分中学还没有开设这门课程,那该怎么办呢?除了实践观察以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自我反思,即一个人独处时,认真思考及回忆一下自己过去的学习及生活经历,想想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做什么比较得心应手,等等;其次,还可以与同学、家长及老师交流,通过他们帮你回忆及分析,你做什么比较擅长;然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心理测评的帮助,来认识自己。现在市场上比较流行的职业倾向心理测评工具有北大方正、北森职业测评、安人心理测评等几种工具,它们一般大同小异。通过对学习及生活中一些问题的判断,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评估自己的兴趣及爱好。另外还有学业规划师的面试技术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一是广泛地认识职业。这一工作其实在整个初中阶段都要进行,通过实地体验、现场参观、职业讲座、参阅图书报刊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各类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在他们确立职业理想及人生志向时,为他们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参考。
二是了解人才供求形势。在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未来5-10年人才供求的变化趋势。当然,这对于中学生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有求于学业规划师提供专业服务,通过他们专业的调研及相关资料的搜集,对未来人才市场需求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三是确定职业目标。综合前3个步骤获得的信息,确定学业完成后想从事的目标职业,即毕业后的就业目标。
确定专业或专业群。根据就业目标,结合对专业与职业二者关系的具体分析,确定未来学业中要学习的专业或专业群。这里请注意,如果涉及到的专业属于大学阶段的专业,那么就说明该生需要走普通高中——大学这条学业路线。如果属于中职类专业,则需要走中职类学校——就业——提高学历,或者中职——高职——就业这两条学业路线。
综上所述,中学生职业规划已迫在眉睫,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作为教育考试部门工作人员,要有责任和担当,做好中学生职业规划的良师益友,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从个人实际出发,确立发展目标,作好职业规划,为他们成为建设社会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