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基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研究 ——实验教学生活化刘 丹

基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研究

——实验教学生活化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校   刘丹

摘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化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中的现象与问题,并明确化学实验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让学生能正确地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科学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我们能更合理的使用化学、让化学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让我们生活更好和更健康,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实验教学;生活化;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认知模型”“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全面实施化学教育基础的学科。因此,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化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中的现象与问题,并明确化学实验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让学生能正确地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科学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我们能更合理的使用化学、让化学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让我们生活更好和更健康,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首先,教师可以将九年级学生的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经验做为素材,并将这些素材作为教学情境。这些素材来自学生的直接经验,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贴近生活,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熟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感知化学知识,把化学理论、化学公式变成活生生的生活[2]。

一、以教材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基础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培养

初中化学中,有许多化学知识都比较抽象,而初中生的抽象思考能力还特别不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学生已知的有限知识,让学生能形象具体的认识物质的结构和基本性质,有效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效率。

以教材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一杯水,在同学们观察它们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从宏观的层面上分析水的性质,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总结出水的颜色、气味、状态等性质。再利用信息技术向同学们动画展示分子运动等实验的具体过程,用形象生动的动画展示分子的各种性质,将学生的抽象思维直接转换为形象思维,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与掌握。学生通过自主对比分析、讨论、总结得出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而再让学生运用微观知识分析物质的构成,以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二、用生活中的物品代替教材中的实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能力培养

学生仅仅学习教材知识,总会觉得枯燥乏味,脱离实际,学无所用,因此很多同学都学出现厌学情绪。但若将所学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解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或问题,学生就会在无形中思考、记忆并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酸的化学性质》教学为例,通过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知道了酸能与碳酸盐反应。教师设计小实验,将鸡蛋浸泡在食醋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小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和要求,并将这些内容通过教学软件发给各同学,让同学们在家按要求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同时有能力的同学也可模仿改进实验,让学生自己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并学会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知识,以便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能力。

三、利用生活实际材料,改进教材实验,加强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能力培养

利用生活实际材料,改进教材实验,不仅有利于对知识的精准掌握,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若学生能以所学知识独立运用改进实验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让学生觉得化学在实际生活中如此有用,从而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传统式的被动接受转换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并由此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中。比如;生活实际中,黄金和黄铜外观非常相似,一些不法商家将黄铜当黄金卖,鱼目混珠,很多人都无法区分它们。那如何鉴别它们呢?同学们可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查询黄金与黄铜的区别,再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鉴别黄金和黄铜。通过查询,同学们知道黄铜是铜锌合金,所以可以利用黄金和黄铜的性质来区分它们。1物理性质:硬度不同:黄金硬度低,用硬物划它会留有痕迹。而黄铜含铜越多越硬,硬物划过难以有划痕。2化学性质(1)、放入稀酸里面,有气泡冒出的是假的,因为假货中的锌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金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无法与酸反应,放出氢气。(2)、放在火上烧,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因为金的活泼性弱,因此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所以几乎没现象。但假金中含有铜,在火烤后,会生成氧化铜,因此会变黑。从而很容易就能鉴别出它们。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家长也会无比的欣慰与自豪,从而增进亲子关系。在遇到生活实际问题时,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轻松解决问题,加强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能力培养。

四、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自主创新设计实验,加强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能力培养

当学生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提出相关建议,再让学生周末时,创新设计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家庭小实验。教师可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家庭小实验的设计方案,如:蜡烛为什么会熄灭?烧不坏的手帕等,以此引导学生如何自己创新设计实验,并提醒学生设计实验时,需要注意和考虑的因素,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将实验的设计、准备、过程、结论、心得、总结、反思等,做成一个短视频,到校后在课堂展示。然后同学们共同欣赏,相互点评,形成结论,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在家设计实验时,若遇到任何困难,可利用信息技术查询相关知识,也可在线请教教师远程指导,让学生能将所学的课本知识及时的得到运用与检验,并在运用中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思考、善于总结。加强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能力培养。

五、在整个实验环节中,加强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能力的培养

设计实验、实验过程中以及实验总结等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将会不断的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他们将不断查找原因、思考解决办法、改进实验,然后再实验、思考、改进,如此反复,直到实验成功为止,在这反复思考、改进、验证的过程中,将会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持续发展意识;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从而加强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能力的培养。

总之,因此,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化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中的现象与问题,并明确化学实验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让学生能正确地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科学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我们能更合理的使用化学、让化学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让我们生活更好和更健康,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庞红梅.以“素养为本”的元素周期律探究过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7):39.

[2]杨晓玲.以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9):5.


点击次数:19  发布日期:2021/10/31 16:42:5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