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有效课堂 展现语文教学魅力段从娟
精心打造有效课堂 展现语文教学魅力
段从娟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西湖小学)
小学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营造乐学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积极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心情愉悦,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不断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和谐互动,让师生心理相融,产生情感共鸣。利用文本,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必要的语文知识,烘托情感,品味语言,叩击学生的心扉,受到文本的熏陶和感染,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语文教学魅力四射,生机勃勃,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需要师生之间进行良好交流。合理的互动,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从传统教学方式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深,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教师。这种依赖关系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因此,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改变学生的心态,让他们获得不同的学习感受。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应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此外,教师还应合理地采用互动式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将教学内容和趣味教学结合起来,共同运用到互动式教学中,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猜字谜》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增加和学生的互动,提前搜集一些有趣的谜语,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猜出谜底。教师不必过分干预学生的讨论过程,当学生出现疑惑时,可以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积极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尽快猜出谜语。在互动的过程之中,学生的思想和意见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交流和互动,学生升起了对谜语的兴趣,当猜谜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快速引领学生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字谜的魅力,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并有效完善师生关系。
二、利用现代技术,活跃课堂氛围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很快就在各个学校得到了普及和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播放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有效弥补课本上所无法呈现的内容,给予小学生丰富的感官体验,让他们快速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到其魅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化和有趣化,构建趣味性课堂,带领小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
比如,在讲授《草原》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文章进行了讲解,在正式授课前,将一张图片展示在了投影幕上,“湛蓝的天空似一块蓝色的绸缎,笼罩在苍苍茫茫的草原之上,草原的夹道上蒙古族牧羊人骑在马上。草原芒野,绿得深沉,草天相接处,双色对染,互不示弱,它们相亲相爱相互打闹,但都因是蒙人的朋友而静谧地存在着……”学生看到图片后都来了兴致,纷纷仰头探脑。在学生看图时播放了朗读音频,他们都屏息静听,像在听故事一样聚精会神。听完音频后,学生说自己仿佛看到了“蓝天、骏马、奶茶、摔跤的汉子、跳舞的姑娘……”紧接着,对全文进行讲解,当讲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时,问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很多学生都能将正确的意思表达出来,“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情同手足,不忍分别。他们站在夕阳下的草地上互诉别离愁肠。”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很好地对全文知识点进行了讲解,学生学得非常认真,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高语文素养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文课文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构建趣味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育人的过程,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带领小学生进入到语文的世界,了解真正的语言环境,进一步去感受其中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爷爷与小树》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将小树、爷爷这两个人物与现实生活对应,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小树?平时有没有注意观察小树什么时候会穿衣服?什么时候会撑开伞?学生会回答:夏天的时候撑开伞,冬天的时候穿上衣服。而且有的小树冬天是不穿衣服的,有的小树到了冬天也有绿色的小伞,其他地方的小树都光秃秃的了,可不穿衣服的小树还是绿油油的,在没有其他颜色点缀的冬日里有一抹别样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可以接着问道:那咱们班的同学中,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有的小树可以在冬天不穿衣服,而且还能够撑起绿色的小伞吗?引导学生进行回答。要注意对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进行鼓励,不要打击任何一个孩子的想象力。如果课堂回答效果不好,教师可以换一些简单的问题开头,告诉大家答案没有对错,孩子们尽情回答就好。这样就能够充分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懂得一些很简单的小道理。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模式。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顺应认知差异、善待认知错误、把握偶发事件等策略,促进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关怀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情感,顺学而教,循学而导,在教师独具匠心的运用中,张扬学生的个性,绽放思维火花,让凝固的课堂场景流淌成一幅幅鲜活灵动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