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冯 育
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双鹿小学 冯育
摘要:要提高信息技术这门实践性强学科的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教学实践策略多样化且灵活运用。本文探讨了创新导入方式、实施分层教学、搭建实践平台、采取积极评价等策略实践。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有效性 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最近几年来新课改在力促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键词之一,也是我们执教者们为之不懈发奋努力的事业理想。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作为一门重操作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如何提高其教与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能产生学习兴趣,并乐意学习信息技术,能迅速走进信息技术知识殿堂就成为我们奠基教学的重要目的所在。下文,我将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多年体会以及课堂推进经验谈谈其教与学有效性提高的实践策略。
一、创新导入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激发兴趣。而成功教学又在于有良好的开端来帮助。开课便激趣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共性认识。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很多教学大家都是在导入中就强化学生兴趣激发的。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深层含义,理解兴趣培养对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作用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不会以完成任务为追求而是将兴趣激发和培养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手段来实施。这样,自然就将导入这个环节作为激趣的重点实施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特有的学科优势来激发兴趣,让学生受趣而学。我们知道,学生对信息技术中的聊天、打游戏、看电影本身都是非常有兴趣的。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这几点来激发就是特有效果的操作。例如,在教学“电脑绘画”这一知识时我们就可利用学生天性好画这一特点和画完打游戏这个兴趣点来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结果很多学生都表现了与平常不同的参与能动性。只是应注意,打游戏虽然是激趣好路径,但不能常用成为套路。多年实践让我坚信,好的导入一定就是注重激趣诱思的导入,这一点,我们必须落实。
二、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需求
分层教学源于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告诉我们,不同学生因家庭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学力强弱不同,我们不可能在“齐步走”中让各个学力层次的学生在相同时间内做好同要求的事。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是其最好选择,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必然前提,才是我们尊重差异的有效做法。当然也是提高有效性的有效做法。作为执教者,应在精准学情分析基础上对学生学力分层,作出位置上调整,把学力相当的学生分成一个教学小组,再根据内容做出与他们学力相符合的教学设计,尽可能满足他们“最近发展区”的学习要求。实践者,“优等成绩班”要精讲,鼓励他们创新实践;“后进学生班”要从基础抓落实,能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就行,过多的应是兴趣激发和简单操作,让他们感受乐在其中。对于“中等成绩班”则应重点讲,他们多获得一些知识上、方法上、能力上的培养。这样就可使每个学力层次班的学生都可以学有所得。这样的“分组分班”既可以因材施教又可以满足多样需求,实现以学彰教,通过提高学的有效性来促进教的有效性的提高。
三、搭建实践平台,鼓励自主创新
信息技术,实践性强。针对这门学科的教学,作为执教者,应相信---没有在游泳中学游泳的实践,是难以形成信息技术素养的。所谓“把戏把戏要过手”在这样实践性强的学科学习中绝对是真理。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新知授完后,应搭建更多实践平台,让学生带着任务参与,受着任务驱动努力尝试。有了这种平台的主体性自然就会主动发挥。课堂中设计任务让学生进行操作,自然就与竞争相联系了。通过任务加竞争的方式,很快就会在课堂上掀起“比、超、赶”的学习氛围。要知道,小学生是好胜的,他们都希望在任务完成中获得竞争优势。所以,利用这一点,课堂实践时间不仅大大缩短而且效果更好。只是要注意,学生忙于竞争可能在操作质量上会降低,因此,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创新操作,包括作品品质上的创新也包括创作方法的创新。在演示文稿操作中的“对齐”方式多样化的操作中,很多学生都总结出了几种对齐方式。这样,有了成功体验和心理自由感,他们就有了大胆尝试的想法,从而就能为他们形成更强的信息技术素养奠基。
四、采取积极评价,激励自觉学习
良好的评价是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有效平台,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变成主体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吝惜一句表扬的话或一个鼓励的眼神,要让学生感受进步。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在任务驱动策略实施过程中给予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支持,其方法就是及时评价,增强他们参与感和成就感。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执教者在学生操作实践时边走边看,边辅导边观察,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和发现创新做法,对不同学生要因人而评,最好给予不同标准的评价,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促使他们保持积极进取的心理和旺盛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竞争,在情感中体验,在体验中强化自我实现技能提升。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育人效果提升的重要实践路径。虽然其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落实到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激发以变成强烈主体性这一点上来,只有这样,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才能从思考中变成现实并得到落实,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息技术素养才能得到“双向”培养。我们才算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了教学任务中既教知识又育技能的目标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容芳,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9年。
[2]陈源桂,浅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甘肃教育,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