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的原因及其对策罗红霞

浅谈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的原因及其对策

罗红霞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西湖小学)

  要:学生厌学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不管什么样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厌学的心理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如何克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厌学情绪?本文从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因、教师教学原因、学科原因、学生个性的原因四个方面分析。提出转变小学生对数学厌学情绪的对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创设教学情境、用爱营造和谐的课堂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克服学生厌学情绪。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厌学;原因对策

厌学是学生在主观上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当他觉得上学、学习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一种负担的时候,他就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当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时,课堂效率自然低下。那么,如何克服学习数学的厌学情绪,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呢?

一、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因。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小学生的独立性弱,依赖性强,期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赏,得到同伴的尊重和认可。数学教师如果不能因人而异适当评价,那么,学得较一般的学生会由于内在驱动力不够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个别严重的则表现为自暴自弃而厌恶学数学,同样造成恶性循环。

教师教学原因。个别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方法单一,有些教师没有引人入胜的教学范例,数学教师也经常在学生感到迷惑之前,剥夺了小学生种种思考的时间,使学生经常处于听教师讲解的静态中,而缺少体验知识的动态探索过程,因而无法享受到发现知识时的喜悦,久而久之,使得部分学生烦而生厌,带来数学学习成绩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越学越差。

学科原因。数学学科本身比较抽象、逻辑性严密、系统性强,教学过程难免枯燥,许多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语言、公式和枯燥的计算和应用题,常常流露畏难情绪,甚至产生消极厌恶的情绪。

学生个性的原因。如有些学生的性格是焦虑型的。这些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较低、思维狭窄,不能适应数学学习,再加之班级人数过多,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这部分学生与教师和同学很少产生互动与共鸣,常感到孤立无助,个人的交往动机、合群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长此下去,在班里的威信低下,自信心、自尊心受挫,内疚和失落感增强,整天紧张不安,直接影响数学学习。有些是抑郁型的。这些学生性格内向,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而又没有能力解决时,不善于向老师求助、与同学沟通,于是导致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不愉快和自卑的体验使他们陷入痛苦、忧虑之中,慢慢地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有些是急躁型,由于数学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再加之教师教法陈旧,因势利导不够,因此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另外,部分小学生好胜心强,求成心切,想一口吃成胖子,却又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他们意志力薄弱,情绪忽高忽低,紧张浮躁,久而久之便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

二、转变小学生对数学厌学情绪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儿童学习积极性中的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切活动的强有力的鼓舞者和发动者。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不断结合教材内容,不断改进陈旧的教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此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掌握知识点。此外,教师要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多开展一些数学游戏、竞赛,多为学生创造一些交流的机会和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转变。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做到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变机械接受性的学习为学生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例如:教学“将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可以让小学生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慧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个性品质的培养。当学生做错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当学生改两遍错题仍然不正确时,当学生出现急躁情绪时(出现咬钢笔、撕本子、砸铅笔盒、摔课本等行为),当学生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例如:我在教授《圆的周长计算》时,问到:“圆的周长和直径存在着什么关系?”有的学生按照我们设计的实验实验了两次就不耐烦了,这时我给学生讲了祖冲之求圆周率的故事:“……刘徽只算到96边形,求出3.14的圆周率,就没有继续算下去。而祖冲之在刘徽的基础上,计算到192边形、24576边形。在当时的情况下,不但没有计算器,也没有笔,只能用‘筹’算(筹是四寸长的小竹棒)。用筹摆成纵横相间的数字,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算筹摆满一屋子。就这样,祖冲之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在数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和古人相比,今天的困难又算什么呢?”学生听后深受启发,又开始积极主动地实验下去,通过多次实验终于发现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很快推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4、创设教学情境。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用讲故事、生动的数学趣题、典故以及猜数学谜语等形式导入新知,巧设悬念,以此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用爱营造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因爱老师、爱课堂而爱学数学。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尊重学生,平易近生。例如:当学生练习时,“请同学们实践一下,看谁今天学得最好”是我最爱讲的一句话;当总结时,我总是说:“你学得最成功的有哪些?”“请你当小老师,想想看,其他同学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实践证明,培植师生之间的情感后,学生中爱上数学课的人数明显增加,也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平等的尊重,学生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为,才能由怕学、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克服学生学习的厌学情绪,从学生个性特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点击次数:18  发布日期:2021/12/11 8:36:2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