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导入环节 有效促进数学教学田巧玉
优化课堂导入环节 有效促进数学教学
田巧玉
(湖北省巴东县溪丘湾乡天池岭小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 课堂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课堂导入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一堂课能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人们都说,凡事都是开头难,都是开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但是一旦开好了头,就会很容易成功,在教学中,“课堂导入”就是那个开头,所以,教师一定要多花心思,把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做好,只要把“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做好,这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堂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为课堂设计有效且合理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见其成效。
一、新旧知识结合,巩固旧知识
数学学科中的知识都是具有较强连贯性,以使学生在经过长期的累积之后,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将其加以灵活运用。因此,在数学学习当中,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旧知是新知的基础与前提,而新知又是旧知的延伸及拓展。从特定的角度上看,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将新知与旧知进行整合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将其变成连接新知与旧知间的纽带,以为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乘法运算”的过程中,就可以在导入的环节中先为学生出两道加法题,比如2+5+9和5+5+5,然后让学生对这两道题进行观察,以找出其的不同之处。在这时,一些学生就会说,前一道题中的相加数字是不同的,而后面一道题的相加数字是相同的。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将“乘法运算”这一新的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通过这样地导入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旧知识更好地加以复习和巩固,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消化新知识,可谓是一举数得。
二、设置问题导入,启迪学生思维
所谓问题导入指的是对于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以及现象表现出来的关切心理,这种心理在教学当中经常被用到。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作为教学导入,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思考。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时,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将乘法计算和其他计算进行比较,从设置的问题當中思考并且发现乘法计算和其他计算之间的联系,找到乘法计算的正确方法。可以设计下面的问题:游泳圈一个12元,篮球一个15元,足球一个18元。(1)购买3个游泳圈需要花费多少钱?(2)购买4个篮球一共需要多少钱?(3)购买5个足球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上面的问题,教师很好地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到了设计的问题当中,学生通过思考设置的问题可以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面对教师设置的问题时,学生会产生针对性的思考,对于教学内容会有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有效生活导入,体验知识运用
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当教学充满了生活原味,学生体验到真实性,因此产生亲切感,自觉主动探求新知。
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教师一上课,随口问学生,“喜欢滑滑梯吗?”“喜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滑滑梯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玩耍的一部分。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不同坡度的滑滑梯,“你最喜欢做哪一个滑滑梯?”“第三个,刺激。”“第一个,安全”……当教师询问三个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表示是因为角度不同。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度,角度有大有小,根据角度大小我们就会知道哪种角度的滑滑梯玩起来又安全又有趣。”当学生在生活原型中发现数学的影子,自然会认为数学其实离自己很近,就在生活里面,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熟悉的生活之中。当教师借助导入环节的生活情境创设,学生产生喜悦之情,也产生学习愿望。
四、多媒体导入,加强学生理解
导课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是对旧知识的复习,更是对新知识的有效牵引,因此,导课设计要富有情趣,能够博得学生眼球,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导课新颖化,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化地认识和思考所学知识。
以“周长”单元教学为例,考虑到小学生对周长概念没有认识,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小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引出“周长”概念。比如“亡羊补牢”的故事,将整个故事过程采用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第一幅图片展示一圈篱笆围了四只羊,第二幅图画中一只羊将篱笆撞破跑走了,古人呆呆地站在旁边思考着什么。在授课前,我问同学们“图上古人的一只羊跑了,为了防止其它羊跑走,古人该怎么做啊?”学生会立马答出“把篱笆补好”,我紧接着再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帮助古人知道需要多长篱笆呢?”此时学生先是沉默了一下,然后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通过稍加提示,学生们知道用绳子将篱笆围一个圈,看看绳子用了多长,就是需要的篱笆长度。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围着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告诉学生身边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学生在好奇中也很自然地投入周长学习环节。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要教有所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有针对性的导课也可让学生在课开始时进行质疑,根据知识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质疑,让学生带着自己极欲寻求的答案进入课堂,探求新课。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环节,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