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兴趣缺乏的原因分析及实践对策杨 念
小学生体育兴趣缺乏的原因分析及实践对策
四川省武胜县胜利小学校 杨念
摘要:积极在体育教学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互动性和培养效果,使其进一步提效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兴趣的教学预期。本文从分析学生体育兴趣缺乏原因入手,阐述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多种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 兴趣 小学生 原因 对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教学往往是我们教师欲实现高效教学的一厢情愿,特别是在“双主”理念倡导的“五育合一”教改实践中如果不注重学生兴趣激发与培养更会使很多教学意图落空。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是有体育兴趣的,其实不然,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只要体育有强化的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他们同样是缺乏兴趣的。这可能就是小学生的特点。因此,在体育课堂中针对学生这种特点的教学自然就应重趣味、重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学有兴趣中开启体育学习的实践模式。
一、造成小学生体育兴趣缺乏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体育课堂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课余中我利用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我校的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缺乏体育兴趣有如下这些。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运动少,不爱活动,身体素质差,集会站一时半会儿就有人站不住而晕倒。这样的状态又导致体育成绩差,没有信心,看不到成功而形成恶性循环。再加上怕脏、怕累、怕吃苦,对体育学习觉得索然无味。
(二)教师的影响因素。在与学生交流的访谈中我们听到一些关于体育教师上课情况的声音,不少学生说很多体育教师课堂没有激情,语言缺乏感染力,新知教学趣味性不高,模式单一,大多都是热身活动、新知示范、分组练习这些反复使用的固定套路教学,课堂没有新颖性。
(三)体育课自身存在的不足。体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力扛“五育合一”中的“体”的培育重任的学科,因受到“教以应考”观念影响和“按分数”评教师的考核机制的桎梏,导致很多教师放不开,甚至一些校领导在管理和自身课堂施教都不敢完全转变,甚至有的就根本没变,仍然在“教应考试”上努着力。再加上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多个学科的教学兼职,其每天过多的与教学无关的事务导致无法用心去顾及不参考考试的科目教学,故而使课堂课堂缺乏新鲜感,近年来,体育学科得到的重视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仍是遥远的话题,引不起他们的重视。
二、强化小学生体育兴趣提高的实践对策
兴趣是成功的基础。没有持续的强化,就不会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提高。因此,我们应创新兴趣提高的实践策略,让课堂趣味渐起,让学生活力展现,有效实现互动对话。
(一)强化认识提高,让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的积极意义。这种思想教育不能纯口号式的进行,要结合现实,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需要体力、需要良好身体素质、需要动作灵活性和技巧性等需求来进行,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兴趣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更需要运动作锻炼的积极意义。这样学体育、爱体育参与的兴趣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而不断提高。
(二)强化素养提升,建立一批有创新力的师资队伍。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师更讲究个体的业务能力。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在“文”“艺”“技”“育”人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种努力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自身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培养,促进自身行为语言端正文雅;二是教学手段应用能力提升,能有效利用现代手段施教育人;三是对学生的指导、教育和培养应有新课标要求的执行力,能积极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践行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程式,能科学合理的利用现代手段增强学生运动兴趣和技能提升所需要的表象支持。让学生不再有重蹈课堂还一样的机械训练感。
(三)强化评价改革,创新利用素质教育观下的新评价观。在教师观念中,课堂的走向往往受着评价标准中所要求项目的所指明的方向来践行,即“针对性教育”实施。所以,建立全新的评价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当前体育实现素质教育下提效育人的前提所在。不仅执教者需要改变观念,就是连学校领导也应走出拿“分数”论人的旧管理观。对于小学生兴趣激发,就应连同教师考核一起实现方向大转变。针对学生而言,着力评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参与态度、学习情感、课堂行为、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合作精神等表现,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则需要从个体差异方面进行纵向式的发展评价,不能“一刀切”,让学生既要获得激励的评价又要在其中感受到进步和成功的愉悦体验,以增强信心和体育学习热情。
(四)创新手段施教,利用多媒体情境点燃学习兴趣之火。体育课堂不能老是“师范生跟”的模式,长时间的模仿也是枯燥的。体育教学也不是总是在室外进行,必要的室内体育教学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五育合一”“三活课堂”创建中更需要教师灵活运用现代手段施教,而多媒体又是创设图文并茂的激趣情境的有效工具,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具有积极的培养兴趣的意义。因此,一半时间在室内一半时间在室外的体育教学也是我们探索的新体育教学模式。
总之,针对小学生体育兴趣缺乏的针对性教育是创新的,不会是重蹈性的。在新课改探究中,作为执教者更应在这些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家宇,小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新智慧,2018年。
[2]岳广凤,体育教学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研究,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