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李春林
论构建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
重庆铜梁一中 李春林
【内容摘要】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方式。构建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教学实践,要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问题意识,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利用管理策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从而有效建立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主 题 词】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策略
序言
探究,就是指“探索研究”,“探寻追究”。[1]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最常见的是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就是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几年,我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积极构建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指导,按照一系列教学程序逐步形成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下面着力就构建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实验探究热情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适当的教学和学习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原动力,是探究性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学过的化学知识,以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素材为背景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景。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我们通过调整实验顺序,改进或增补实验等方法创设探究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Na2O2的性质教学中,先做一个”棉花滴水着火”的实验,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后,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老师究竟加了什么物质? 师生共同分析:棉花着火是因为反应放出了热量,然后老师告诉学生所加物质是Na2O2,教师引导:那么Na2O2和H2O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来检验?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展开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实验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会变的浓厚,而且探究问题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2、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创设探究情景。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利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现实意义,以便培养其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的实践性。如:在学习“白磷的性质”时,首先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在二战期间,美国有个侦探小分队发现在一深山里有个隐蔽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十天内摧毁这军火厂,结果小分队只用十几只老鼠在其背上涂了些液体就完成了任务。阅读完之后提出问题:老鼠背上涂的液体是什么物质?它是怎么完成任务的?学生看了这个故事会非常惊讶,很想立刻弄明白其中的原因,于是学习磷的性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地被调动起来。这种问题情景是由知识的实际应运创设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创设探究情景。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旧知识都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在讲授新知识前,首先找到知识间前后的逻辑关系,然后以此作为生长点设计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创设学习新知识的问题情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了发展。
4、利用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创设探究情景。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产生争议是难免的,争议是学生的认知思维发生冲突的结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在化学课堂上创设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进行探究教学。如,探究乙烯的性质时将乙烯通入溴水后,溴水褪色。于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是乙烯的作用而使该水褪色,但少数同学回答却是不一定。原因是制取乙烯时产生的副产物so2也可溴水褪色。这种有争议的问题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二、培养问题意识,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先生语)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从教材中挖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引发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并且不断变换设疑的方式和策略,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得以维持和强化。同学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继续去探究以上问题,可以去查阅相关文学资料,或者通过上网了解相关知识。”
三、利用管理策略,促进科学探究
在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应用有效的管理技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允许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创造的空间,在一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利用管理策略为学生提供良好、积极、和谐的环境框架。
1、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在探究过程中,提问时多采用开放或试探性语言;引导时多用鼓励或协商的语言。例如“你回答得很好,但答案不是固定一种,大家各抒己见,说错了没关系”,“你说得很好,能否阐述自己的理由”等。
2、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创设真实、生动、有趣、开放的教学情境,精选生活问题,将学习内容融入现实生活的广阔背景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直观电教媒体,使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课堂管理中,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本人也是课堂的管理者。
4、通过师生对话,鼓励学生探究。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倾听学生的诉说与表达,允许学生出错,不求全责备,使探究性学习有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适当给予启发并降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五版,第13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