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策略浅议李周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策略浅议

 

李周艳      湖北省宣恩县民族实验小学             

摘要:阅读能力是每个人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主要来源是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硕博阶段的学校语文教育。启蒙起步阶段是小学的语文课堂阅读课程,所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未来的成长跟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鉴于小学生的自控力和认知力比较薄弱,所以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建立最初的阅读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完成阅读能力养成的第一步。本文就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究,得出初步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策略

阅读对于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开卷有益,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名句都强调了学习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连续性,另一个是足够的阅读时长与数量,小学语文是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优势基础课程,从学生的成长阶段来看,小学是开发孩子阅读天赋的起步时段,教师的正确引导是举足轻重的,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爱上对知识的摄取,爱上探究知识的本质是一个小学教师应该去做并且要做好的基本内容。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是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不够重视,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定位不明晰,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严肃,紧张,这样的环境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心翼翼,以教师为绝对的主体,忽视了本应该是主体的学生,这样是角色倒置的。小学生本身性格活泼好动,如果对他们过于束缚会起到反向效果,再者阅读课程的性质是扩展思维,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课程,需要活跃的课堂氛围,需要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以教师为主体是不可取的。

2、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中通常是先让学生阅读一遍,然后讲解重、难点词汇,最后采取自由阅读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枯燥乏味,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导致学生在阅读时通常只是在念文章,从而不能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过分强调阅读中的一些写作手法,这种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必然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阅读教学的进行。

3、学生阅读缺乏主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小学生又比较缺乏稳定性和约束力,其阅读学习的最主要目的只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小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兴趣,课堂上的互动性也不太强,经常会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无法积极地参与到语文阅读活动中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小学学生本身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活泼好动,而阅读又是一件相对沉闷、单调的事情,学生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进而会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类面对感兴趣的事物,大脑会处于兴奋状态,对于事物的记忆时间也会延长。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展,使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其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文章中发掘出一些有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思考。

2、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阅读氛围

基于阅读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借助这一体验来理解相关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提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创设情境,这样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将之转化为求知欲。例如:在《纸的发明》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问:“大家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哪些吗?发明者分别是谁呢?”学生沉默不语,无法完全回答出这个问题,此时,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了解造纸术的相关知识。

3、传授小学生阅读的技巧,进行深度阅读

在养成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同时,老师还要传授小学生相应的阅读技巧,让他们可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可以采用分段阅读的方式,结合略读和精度的模式进行阅读。现在课本上很多文章篇幅很长,文章解析起来需要的时间也很长,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无法全部完成解析,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将文章进行拆解,进行分段式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有侧重点,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

4、优化课堂阅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考

老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让阅读教学的效率变得更高。老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只是单一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要通过一定的趣味教学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老师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思考问题的同时,对文章可以有自己深入的理解,可以引导他们去思考文章深层次的含义。由此可见,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优化阅读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成绩。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是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及时内化课堂知识,需要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探究新的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玉槐.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18)

[2] 董素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J].语文课内外,2020,(15)

 

 

 


点击次数:14  发布日期:2021/12/11 8:40:5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