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齐利平
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陕西省定边县电化教育中心 齐利平
摘要:在新时代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要求教育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今天的信息技术已经遍布各行各业,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正在走向常态化。面对这一新趋势,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前是信息技术时代,我们无时无刻的不在感受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带给我们的影响,它服务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吹进了宁静的校园,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当前,各中小学都开展信息技术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便利了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学习与探索。今天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网络等,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信息技术的使用,我们可以将问题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进行无尽的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维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在视觉冲击,疑惑的碰撞 大脑的思考中,在解决问题的欲望与主动性下探索问题,自主挖掘。解放了科任老师的同时提高了自我的学习力。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中中的辅佐与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是时代的趋势,是新课改下学校课堂教学的必然走势。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大多数老师认为政治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就是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其实不然,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是力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辅助教学则主要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提高传统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完全可以沿用传统的课堂设计,对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能力要求不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及教学设计能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首先需从观念思想上有新认识,对传统授课思路进行新突破。
2、 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青年教师的事情
思想认识上认为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青年教师的事情。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确是青年教师扛着大旗,是主力军,在各种公开课场合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学科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在这一点上,青年教师总是具备思想与技术优势。然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所以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变革传统授课,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3、课堂教学被信息技术支配,忽略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教师一味只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忽视了课堂生成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使得课堂只是各种课件媒体的演示,只是大量图片视频的冲击,缺乏有效问题的生成与思考。事实上,信息技术只是认知的工具,学习的工具,问题的思考,情感的的指导需要借助工具, 需要有效问题的指导,需要独立思考后的沉淀,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恰当讲解。因此在教学中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就会失去使用信息技术的初衷,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生成起不到原本的作用,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最终只是课堂的简单填补,使教学流于形式。
二、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1、由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探究性学习模式
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贯彻新时代理念,根据现代信息时代的需要,敢于创新与探索,在充实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个过程,离不开我们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与应用, 离不开我们对现代教学方式、手段。理念的理解。通过自主在网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后,以课堂的设计需要搜寻自己所需要的课堂材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做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人,可以让学生在我们铺垫的课堂环境中施展自己的才华,真正做到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对知识的建构与掌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多质疑、多解惑,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必要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代信息技术指引下,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在课堂教学应用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与发现学习的能力。实际教学证明,信息化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他们不再是被迫灌输,而是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勇于想象与探索,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与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性,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我们需要长期思考和探索的方向,是时代发展对每一位教师做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彭顺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思路[ J] .成才之路, 2008,(2).
[2] 赵勇.《信息技术教育的误区》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