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培养舒 童

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川省岳池县余家河学校  舒童

 

摘要: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奠基的小学数学教学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培养兴趣、强化口算估算、注重意志培养和习惯培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实践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培养   有效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是篇幅占比最大、耗时最长的内容教学,也是落实新课标中关于学生运算能力和算理方法的直接抓手。不仅贯穿每个学期,也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但如此量大的反复培养,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得到预期大幅提高这个结果,错误率还是较大。造成这样的问题并非只有学生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个人单方面的原因,不能把问题怪罪于学生马虎、注意力不集中、乱错题、不读题、运算粗心不细致、不检查不验算等上面,还有教师教法也不能脱离关系。要知道,即使学生存在这些非智力因素的问题也与我们教法是有关系的。因此,优化计算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教学课堂有效性,仍是我们对此的应有用心。接下来,我谈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效培养的实践做法。

一、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无趣便无心。只有用心去计算,才方可有细致有集中的注意力。我们常说,兴趣是细心之源。因此,有效的计算教学应将激发兴趣作为教学环节之首,让学生有兴致地参与计算学习,乐于计算实践。

(一)教学做到有趣味。计算教学不能过于死板。特别是那种很直白地教计算,整个课堂就是出题、讲计算方法和板演过程。这样的计算教学是异常枯燥的,这也是让学生倍感乏味的教学做法。有效的做法应加强教前的氛围营造,使课堂活力展现。再适时列举典型事例进行生活化教学,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或以生活为主题的小故事来趣化课堂。如小数的计算最好应在购物付款等情境去进行,更能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实践兴趣。因为在此过程中他们能从中感受到计算在身边的价值和实用。

(二)训练方式多样化。计算中最能激趣的算是口算、估算和用工具计算了。这个看似简单,却贯穿整个中低段,其不仅担当学生口算能力和工具应用能力培养,还对学生计算兴趣的促进和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在重视的前提下创新教学策略,做到训练方式多样化,如采取卡片算、线段算、“小黑板视算”、听算、速算,以及限时算,自编题目算等形式多样的计算实践,这样的既能满足学生多样的计算需求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多样性带有的趣味性。

(三)计算过程游戏化。游戏带有很强的竞争性,利用游戏寓计算培养于其中,就可以让学生在满足竞争需求过程中发现计算活动的乐趣所在。我们知道,爱游戏是他们天性,顺应天性就是因材施教,就是针对性教学。为此,我们可将计算,特别是口算、估算等题目进行争上游、夺红旗、速算接力、“先举手”、争夺“第一算”等游戏结合起来开展,让学生“做中学”“趣中算”,从而既提趣又增计算能力。

二、重视口算和估算训练,打牢计算基础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重在从基础抓牢抓实。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计算错误并非是算理方法的问题,而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口算致错而造成的“满盘皆错”。对于这样现象的出现,除了学生“走心”之外,那就是没有夯实计算基本功---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例如出现9+7=15、23-8=14、6×9=48、96÷8=16等一些低级问题,当然,更多的就是进位或退位问题,把运算符号搞错、把加法做成乘法等也不是没有。特别是在估算过程中,更是错误常出。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解题的简便运算,本来是为了让计算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却成了让很多学生难以提笔的“拦路虎”。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一个基本功培养没有抓实的问题。没有较好的口算作保证,笔算就没有保证正确率。因此,这一点的解决除了我们在增强主体性实践策略之外那还要做到打好“夯实牌”,一步一个脚印抓过程,采取上文所说的游戏竞争策略以实施才能实现。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基本功的提升在过程。计算能力的提高也不能一蹴而就。要让学生正确算、以致后来的速算没有坚强的意志作后盾是很难形成的。所以,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地培养同样重要,这一点,对于很多一线教师来说没有足够重视,导致“每天练一练”不能成为常态。学生更没有这种自觉,即使教师或家长每天都要安排,他们也很不情愿去落实。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算理、方法授与方法的创新,也要注意意志品质地培养,让学生既要乐于口算估算,也要喜欢用心到笔算上,既要高兴做简单的计算,也要细心地做复杂的计算题或一些以计算为方式的问题解决题。

四、培养学生良好规范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到计算的方法、速度和结果,还对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过程的规范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还要强化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这也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计算习惯的培养应从课堂听课行为抓起,包括认真思考、认真读题审题以及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习惯等。在解题计算时还要养成正确书写、细心抄题、细读数字、对齐数位和写对运算符号,做到计算过程中不添数、不掉数、不抄错符号等,计算结束后还要养成主动检查、认真验算、前后核对的习惯,对于批改出来的作业还要做到有错必改。这些习惯的培养除了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外,还需要教师自身作示范表率。当然,“故意犯错”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选择,更能起到强化作用。

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是一个“路漫漫需上下而求索”的教学过程。作为一线教师,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恰当的方法,才能将预期变成现实,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进入到更有状态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莫玉雄,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8年。

[2]高兰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尝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年。

 

 


点击次数:34  发布日期:2021/12/11 8:41:4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