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建设班级合作小组,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赵 晶

建设班级合作小组,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赵晶

 

 

摘要:建设班级合作小组,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拓展教育教学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五育并举。

关键词:班级  合作小组  自主管理

一、实践意义

作为教育者,如何培养一代新人,是时代对主体教育的呼唤。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的主流。只有教会学生学会合作,融入集体,发挥和提高集体的力量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班级合作小组进行自主管理能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中,发挥个人的能力,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同时让自身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实施目标

通过实践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班级合作小组进行自主管理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在合作小组管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给学生合作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遵循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主人翁意识,由“内化”到“外化”,化思想为行动,积极教育学生投身于班级事务的自主管理中。

(二)实效性原则

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比较完善的、方便操作的、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班级合作小组进行自主管理的体系。

(三)均衡性原则

以学生均衡发展作为研究的重要标尺,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班级人际环境,每个学生都参加班级事务管理,各有分工,各负其责,通过系统的活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努力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衡发展。

四、实施过程

1.小组组建 “三方案”

在班级开展小组管理之初,组建形成特殊的合作小组管理机构,小组成员承担各自的具体事务,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1)组建一个班委团队

开学初期,通过查阅学生档案、书面调查、个别谈话等多渠道摸清底细,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采取学生自荐、公开竞选、一周试用期和学生投票选举四结合的方法确立班长人选。班长为班级的“最高领导”,班长同时也是大组长,各自分管一部分小组,同时分管对应的小组长。班长产生后,班长和同学一起民主选出学习好、有责任心、做事细致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2)成立一个合作小组

选举产生班委团队后,合作小组组长抽签决定该小组的序号,再轮流选出各自的组员(建议以4人或6人成立小组为最佳),由于学生各方面存在差异,为实现小组成员总体水平相对均衡,确保各小组后续能公平竞争。低年级学生才入学时,互相还不了解,也不具备这些能力,班主任可以直接搭配成员,成立相对均衡的合作小组,并根据后期发展变化情况适时调整。

根据学生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各种因素的差异,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配到一个小组。不同的小组尽量在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等方面相当,保持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均衡性,有利于小组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小组活动的评价。

小组形成初期,要求每个小组有组名、组训、组徽等。通过组建小组,加强小组文化建设,使小组成员明确小组标识,结成一体,形成合力。班主任还可以对优秀的小组文化进行展示、评比,给予肯定,使他们体验自己在小组中的存在感和荣誉感,从而爱上小组这个家。

3)形成一份责任担当

组内成员,分工细化,职责明确。组长:统筹全组,监督组员情况,负责考核。组员:配合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保证活动有序开展。根据组员的能力、表现,每个组员可以具体分管学习、纪律、环境、安全、背诵、以及各学科作业等。分管明确,各负其责。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组员之间轮换制,使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实现小组角色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班主任要经常听取民声,了解组长的管理状况,及时对组长进行培训指导,同时引导组长对组员进行培训。

2.评价机制“四个一”

利用班级合作小组,以评价细则为准绳,形成自主管理的“四个一”机制:一日晨会,一周点评,一月奖励,一期总结,建构班集体、课内外、校内外,全方位,立方体式班级合作小组进行自主管理机制,将班级管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1)评价细则——公平的保障

实施管理之前,采取学科教师协助班主任,班主任组织召开班级大讨论,班委共同协商等方式,制定《班级合作小组自主管理个人每周量化评分表》、《班级合作小组自主管理量化积分总表》、《班级合作小组自主管理量化评分细则(试行)》、《班级合作小组自主管理值周评分表》一整套科学系统、全面可行的班级制度,包括纪律、卫生、安全、作业、文明等各方面,并经全班同学表决通过,将组员个人的表现直接与小组考核评价挂钩,建立连带机制。由小组长负责记录。每一项都根据效果和程度的不同,给予不同的量化评分。

2)一日晨会——及时的反馈

值日小组利用每日晨会的常规工作,汇报小组及同学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老师也因此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对其他小组也是一个促进,便于及时发现处理,将某些事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3)一周点评——有力的促进

每周情况汇总,公布本周的量化评分结果,展开大讨论,积分高的小组分享方法,积分低的小组寻找原因,自查自纠,以促进步。教师要尽量均衡小组力量,若出现较大悬殊,进行及时调整。

4)一月奖励——合理的奖惩

每月公开量化总积分,对积分高的、月表现最突出、进步最大的小组及个人给予奖励:流动红旗、献花、掌声、发表获奖感言,或者免除卫生打扫、作业量减少、整组挑选座位等。对后进组和再努力组进行适当的惩罚:一周的保洁、适当增加作业、写一份保证书等。

5)一期总结——精细的考评

期末结合本学期的表现做综合评定,对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彰。每学期奖励先进小组,鞭策后进小组,各组学生都能够积极投身到学习之中,投身到班级活动中。

总之,在“班级合作小组自主管理”的探究、实践、总结、提炼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专业内涵发展,挖掘了学生未知潜能,创建了新型的育人班集体,提升了学校高效管理质量更有效促进了和谐家庭关系。


点击次数:19  发布日期:2021/12/11 8:43:3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