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胡光莹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城区第三小学校   胡光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年级阅读教学是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开始,所以积极做好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基于一年级学生的特殊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是有难度的。因为一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的不同是一年级学生有特殊的智力特点和心理特点,这就使一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施面临不少客观困难。

一、改变学习及教学观念。有人认为,对于刚刚走进小学校园的孩子来说,认识汉字似乎理所当然的成为他们的学习重点,单纯的学习生字生词就可以了。其实,新时代更需要会阅读的人才,会从阅读中提取信息的人才。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一开始就让孩子有正确的认识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歌德认为: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小孩子而言,兴趣的有无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所以,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自觉地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前,必须做好准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多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吸引住学生,学生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才会萌发学习的欲念,并且会保持注意力一直紧跟教师的步伐。所以,只有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和利用好学生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好感。

二、图文相结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低年级在阅读启蒙阶段需要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图文并茂的读物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客观的条件。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上,他们对色彩和构图新奇的图画充满了好奇心。利用图画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心灵在愉快的体验中成长。

三、借助多媒体。随着教学设备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尤其对低年级的孩子,在理解能力还比较弱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的功能,就比较有利于教学。当我们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音像用课件等形式展示给孩子时,他们就对所学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甚至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注意力也会更多的集中到学习中来,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一个极大的帮助。

四、设置疑问。如果一味的从教学生字开始,然后组词练习,接着进行课文学习的话,学生就会对学习形成固定模式,甚至产生倦怠,失去兴趣。那么,我们不如换个方式试一试。针对一篇文章,我们可以设计几个问题,然后把他它们展示给学生,再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去读文本,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可以借助字典,借助注音,也可以暂时放一放,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具体的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理解文章要义,领会其思想感情或其中的道理,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意识薄弱,学习多源于对别人的模仿,教师在他们眼中具有“高、大、全”的完美形象。所以,他们常常下意识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的即兴范读应该盛情并茂,把自己的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有效地运用于课堂的示范朗读。这样,教师才能用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的美妙声音,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围,才能以一个感情充沛的形象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五、从练习排列语序开始。在小学阶段,常见的文章是记叙文,我们可以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一定的语序排列练习,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意识。例如,某天,某地,某人,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作为教师,我们既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段落进行训练,也可以借助有关文本资料进行练习,这也不失为一个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六、拓展训练。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步入校园,对规范学习没有认识,训练学生正确的阅读姿势是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口令、儿歌、比赛、个别示范、鼓励表扬等方式强化训练学生的阅读姿势,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

七、诵读并行,教给阅读方法。在初读课文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首先是教师的范读,可以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建立朗读的规范,给学生正音正字。实践证明,老师生动形象、准确地范读,能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并在读中感受语感。其次是学生自由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再次是同桌互读,可以互相帮助纠正字音。教师除了发挥示范性的朗读作用外,还要及时和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朗读做出“权威”性的评价,谁读得感情充沛、谁读得酣畅流利、谁的声音洪亮、谁的语音标准、谁的神情最好等等都一一点评,并一一表扬。学生得到表扬就会越发积极,没有得到表扬的同学也会趋之模仿,努力争得老师的肯定。

八、读绘图性课外书籍。语文的学习空间很大,当老师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后,家长可以利用在家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一些课外书籍,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一年级学生绘图性读本,既有趣也容易理解。在与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家长一方面能给予孩子一定帮助,另一方面不失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机会。

总而言之,一年级阅读教学因为学生的特殊性而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阅读教学是一个重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难点。不仅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殊性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同时也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配合与努力,克服其诸多因素和困难,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才能保证一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点击次数:17  发布日期:2022/1/7 8:56:3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