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上肢力量训练的分层教学实践研究杨 敏
初中学生上肢力量训练的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四川省简阳市射洪坝解放学校 杨敏
摘要:针对初中学生上肢力量现实而采取针对性强的分层教学,可以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分层制定上肢力量训练目标,循序渐进加以落实。
关键词:初中体育 上肢力量 训练 分层教学
体质检测是增强体育教学针对性、提高体育科学育人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这项举措得到了有效落实。从体质检测结果得出的数据来看,其中一项重要数据---学生上肢力量素质并非随着生活条件好转而提升,相反还呈逐年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引起了社会、国家等的极大关注,因为上肢力量素质是人生存能力素质中一项重要素质,缺少这种素质,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悬垂、攀爬、支撑、投掷等动作行为就会受到直接影响,不仅仅是运动技能、体育成绩的提高,而是关系到人的生存素质和身体素质。因此,加强学生上肢力量训练并使之达到国家2014年出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就成为我们体育教学仁人志士们的重要思考方向和探索课题。
正是带着这种思考与追求,我开启了学生上肢力量训练促发展的教学新模式,希望以此来探寻到促进学生上肢力量发展提升的新路径、新方法。在众多策略实践中,我发现分层教学是富有教学有效性的。因为这种策略实施针对性强,能因材施教和对“症”下药,根据学生个体实际采取针对性措施。这毕竟是人的机能训练和素质培养,与知识教学可以“齐步走”是不同的,需要“一人一案”。初中学生正处于力量训练发展最佳的13-17岁这个时期间,加强分层教学以针对性促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转变观念,师生共同提高上肢力量训练的认识
传统体育教与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上肢力量训练都不太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体育纳入中考之列后,很多学校教师带着“教以应试”的取向开展教而学生持着“学以求分”的态度来学,这样的取向直接影响到了上肢力量训练的开展,教师不重视自然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所以,在全面践行“五育并举”“多育并进”的新课改当前,作为分层教学实施的教师应淡化“应考”观念而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把身体素质发展摆在第一位。并通过运动技能如实心球、引体向上等教学增强学生对上肢力量训练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他们参与上肢力量训练兴趣,增强他们主体性,让他们认识到参与上肢力量训练是促进自我生存素质和身体素质发展的必选项。
二、找出影响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因素而采取分层教学
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上肢力量大多处于同一个“段位”,特别突出和特别“差劲”的都相对较少。针对这种学情实际我们就不可能“一刀切”也不可能不注重个体差异而“齐步走”。故而,与知识教学的分层分组不同的是分组标准就有了很大变化,上肢力量分层训练的分组是根据制约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因素来进行。作为分层实践者首先就要精准分析学情,找出影响学生参与锻炼的真正原因,然后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外为补充的训练机制来实施。除了体育课时被挤占因素外,造成学生上肢力量素质低下的有这样几种:一是繁重的课业压力,过多的学科书面作业导致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被挤占,缺少锻炼的他们自然就不会有较好的力量训练机会。二是对发展上肢力量重视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强化上肢力量训练的重要意义。三是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带来的亚健康,也影响着上肢力量的发展。四是缺少上肢力量训练的方法和器材、场地等。针对于此开展分层教学,按照“被短板”方式做好针对性的分层分组,让学生尽快在同等水平和环境中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分层训练实践,从而获得有意义的训练机会和效果。
三、分层制定上肢力量训练目标,循序渐进加以落实
没有目标便没有努力方向。教学尤其如此。上肢力量训练作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需要在体育教学中精心制定培养目标。而分层教学虽然掌握了学生运动“发展区”情况,也不能没有目标的实施,同样需要制定训练计划和达到目标。这种计划与目标应在学年或学期伊始的教学目标中以突出的方式单列出来,结合教学内容如单双杠、引体向上、投掷等运动项目的教学实施增加力量训练目标,如增加运动次数、增大运动难度、增强运动频率等,让学生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要完成力量训练的达成目标。除此以外,还可以将俯卧撑作为教学日常力量训练项目以促进学生上肢力量素质的发展。这样教学内的项目以及辅助项目的实施,其目的就是要化上肢力量训练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平时的训练实践中去,不搞突击训练,也不贪图求快,针对学生上肢力量实际进行训练量的大小确定。这种循序渐进加以落实的分层教学,只要常态化和课程化、活动化,学生上肢力量素质就会得到有效发展。
四、采取分层激励评价策略,增强学生发展上肢力量自信
人不激不奋。发展上肢力量属于耐力训练范畴。如果没有兴趣、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作动力生成的后盾,学生就会产生疲劳感进而伤失运动训练兴趣。所以,在日常上肢力量的训练中我们应采取激励评价手段来促进学生发展上肢力量的兴趣和自信,让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克服训练中的运动疲劳和困难。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生的上肢力量发展是有差异的,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纵向比,不能以运动的次数和难度来比谁强谁弱。只有坚持这样的分层教学评价理念,后进的学生才有自信再果敢地参与到上肢力量训练中来。同时还要注意男女生之别的评价。
总之,在强化初中学生上肢力量训练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应在整体推进的基础创新分层教学实施策略,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其意义的基础上参与到训练中来,这样获得的既有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又有上肢力量素质提升的发展机会,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五育并举”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连荣,增强初中生上肢力量的教学现状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15年。
[2]施文全,中学生上肢力量练习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