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谭梅梅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小学校 谭梅梅
【摘要】随着课改深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教学效率,也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有利于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发展个性,开发潜能。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教学 融合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备课作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自己制作,或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
(二)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有利于引起学生共鸣,升华学生情感。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中运用,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了声色兼备、图文并茂,由静变动,由复杂变简单的一个教学变革,把原本枯燥的,黑板加粉笔式的传统的教学变的妙趣横生,丰富多彩。
(三)信息技术的时效作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走进课堂,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把一节课的知识要点、形成过程、及针对性习题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操作小小的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还可以通过大量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这样既节省了大量板书时间,也增加了课堂容量,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例如,过去教师在处理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时搜集后只能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听或利用小黑板挂在前面,学生记起来费劲,所以没有学习兴趣。现在,利用课件让学生看着作者的生活照再去记该记的东西,更直观,易掌握。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形索义”,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如“马”字的笔顺和第二笔“ 竖折折勾”不易掌握,就可制作一个 “马”字Flash动画,一笔笔画出来,配之优美的音乐,学生在认识笔顺的同时,也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动画图,在看动画的同时,加深记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阅读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利用信息技术把学习内容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学习内容。其次,由教师引导,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和评价整个学习过程,对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具体来说,在解读一篇小学语文课文时,要先从朗读入手,了解内容,再解读内涵。这就要教师制作出最能够体现课文内容的课件,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再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作文教学中怎样用好教育技术呢?首先,可采取通过多媒体展示视频画面,呈现出相应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回忆、想象,让学生感知“写什么”。其次,作文教学要结合课件展示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交流看法,让学生知晓“怎么写”。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具有新颖独特性的作文。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春天里的发现》作文时,首先,可以把关于描述春天景色的诗歌、儿歌、文段等利用多媒体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春天的美丽。最后,教师再根据课件展示的“春天”、小组讨论的“春天”、个人感悟的“春天”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具体生动地写出对“春天的发现”。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主动获取知识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教育的核心,信息的加工、处理、应用已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五年级讲读课文《开国大典》,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此场景距今已有50多年了,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陌生而遥远,其语言文字也十分抽象肃穆,学生很难体会到开国大典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场面。怎样弥补现实与学生头脑中的空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化难为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校园网、因特网上获取当时的图片、视频资料。通过互联网,把学生带入到当年的特定环境,突破了时空,化远为近,使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作好情感铺垫。
(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能激发其思维兴趣的舞台,要以新颖独特的设计使课堂中教师精干的语言,连成线、串成链,成为学生顺利构建知识结构的纽带。所以,教师要精心设疑创境。恰当地把传统手段(教师的语言、板书、学具、形体模型等)和电化教学手段(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并在最佳作用点,最佳作用时机切入,如在引发动机时创设情境;在建构知识时提供影图;在形成表象时影示过程;在动手操作时投影示范,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洞察力和想象力,彰显学生个性。如教《狼与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老师可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有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老师随机演示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得直鼓掌,求异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诸如此类,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结语: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给小学生以自由学习的新天地,给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此为机遇,通过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语文学科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