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田连忠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道德与法治课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民族学校     田连忠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行为思想比较懵懂的阶段,青春期的原因使得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及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奋斗方向。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自己的特点,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认认真真地准备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接受,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道德观念,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中学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断推进,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填鸭式教学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采用的教学方式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朗读式的教学方法,将课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读,教学过程仅仅依靠单纯的粉笔、教材和教师的嘴进行,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教师的激情不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师难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抑制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利于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相对局限

在现阶段的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学内容相对局限,基本的内容大多以理论性的内容为主,这样的教材内容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强化了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中学生很难理解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严重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二、上好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探索

(一)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德育以育人为主要内容,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要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严于律己,这能为中学学生提供积极正面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注重言传身教,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如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心理品质等都会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教师还要在思想政治课上全面挖掘其中涉及的一切德育因素,整合所有的现有资源,尽可能使学生在接受政治知识时受到思想教育,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加强德育内容的纵横联系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德育的内容是非常多的,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小节都有所涉及。教材中关于人类生存、生产、发展等的内容是在教育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的习惯,关于中国国情、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学生产生爱国主义的情感。这些内容都是有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对相关知识进行罗列和对比,加强德育内容的纵横联系,这对中学政治教学而言意义重大。在教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创设教学情境比以往显得更加容易。多媒体可以实现知识的声文并茂,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来诠释知识。在新授课当中,课堂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以往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是旧知识回顾或者直接讲授新课的形式,学生学习兴趣较淡。多媒体的出现和应用,为中学政治课堂的导入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形式,比如视频导入、歌曲导入等,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了教学的质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为各个学科的教学增加了动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效组织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其学科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情境教学法,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以及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都是现阶段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要根据具体的教育内容,充分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最大程度的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联系生活实际,扩大教学内容

针对传统的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局限问题,我们在具体的创新教育方式的过程中,要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扩展较多的课外实践活动,不能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内容上。教师要根据社会热点及校园文明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能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领会其真正的含义,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另外,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理论性的知识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将僵化的知识变得灵活,易于学生掌握。

)有效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喜欢使用新媒体进行社交。因此,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创新。一是利用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给学生推荐一些能传递正能量的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接触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

总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着新的竞争和挑战,明确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社会发展的情况,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手段等三个方面创新思想品德教育方式,为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点击次数:11  发布日期:2022/1/7 9:05: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