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陈亚萍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
四川省武胜县三溪小学校 陈亚萍
摘要:“双减”政策下语文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既要体现作业的一般功能又要体现时代求,作为一种育人方式还要体现分层性,才能切实提高课后作业育人实效性。因此,加强课后作业形式与内容创新或者优化,使之从“抄写”的单一性和重复性中摆脱出来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后作业 “双减”政策 创新设计
课外作业,是最基础的课外活动,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传统语文课后作业功能单一,育人性不强,仅为“应试”能发挥一些担当。随着课改“五育合一”推进,其不足被揭露无遗。而“双减”政策的到来,正赶上了课后作业的改革之机,要求一线教师充分研读政策,在其理念指引下创新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师,在这场改革之中如何使自己设计的作业符合学生实际,且能最大化地满足学生课后发展需求,又能很具语文性地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埋单,就成为一个亟需探索的现实课题,通过去年至今的努力,我认为“双减”政策下语文课后作业能充分发挥育人实效应该这样的实施。
一、突出主体地位,把做课后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十指有长短、生生有差异是不争的事实。人因有个体差异说明最好的语文教育是针对性教育,而课外作业作为课内学习的一种延续自然也应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即让不同的学生有作业的选择权,把做什么样的作业和怎样完成作业的主动权由学生自己来决定,而不是“一刀切”。传统语文课后虽然天天做,但效果未必如意,其原因就在于有的“吃不饱”和有的“吃不了”等严重问题一直都存在,从而致使学生作业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作业功能也未充分发挥。而“双减”政策下要求教师把作业的选择权甚至设计权都交给学生,这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起到了最大限度的促进作用。因为这样的作业是按能设计和分配的,符合学生语文现实,没有限制,只有促进,能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实践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作业需求。这样的课后作业自然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他们也是最想参与的。有了主动权的他们在作业中就会象干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一样,既有主地性又有实效性,多种体验获丰收。
二、激发学生课后作业兴趣,强化语文实践性课后作业
让学生进行语文课后作业,不外乎就是基于听、说、读、写四种方式的“再组合”,传统语文课后作业重写抓抄,特别是重复数的加大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和繁重感致学生苦不堪言。而“双减”政策的推进使作业不再重复读抄而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还不止于听说读写,还有画、观察和创作,更重过程和体验。
(一)续写。在学习完一篇文章之后,要强化学生对文本的再认知,加深他们对文本思想、写作方法的感知,我们可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平台去续写,使其能够正确地把握作家的情感和写作技巧,从而使文章的育人思想继续深入学生内心。例如《凡卡》学完之后的续写就利于在培养学生思考、想象和表现力的过程中促进他们对文本所揭露的资产阶级社会黑暗进一步的认识。
(二)观察体验。学习前或完成后就适时安排同学们亲身去看去观察、亲身经历目视收获,以使他们在观察中更清楚地认识到一些自然的现象。比如,在学习《春天》之后,我安排了让学生去看周围在春光照耀下万物的课后作业。这样的作业很具新颖性,学生在此作业完成过程中不仅收获了预期还欣赏到了自然的美丽。结果,很多学生将观察过程中的收获写成了一篇很好的观察日记,将春暖花开的景象描绘得十分惹人去驻足欣赏,表达出对自然的无限喜爱。
(三)画图想象作业。为了配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再深层次理解,我们教师可以利用画图想象作业来提高对他们课堂教学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其美感和所受到的情感熏陶。比如,在《春晓》一诗教学之后我安排了一项课外作业---让同学们按照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去画一张五颜六色的图画。那时候,同学的情绪格外高昂,一个个都是一脸的兴奋。第二日,一张张或大或小的画作被送了过来,看到这些充满感情的画作,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享受,而非在写作业。
三、联系学生生活,体现课后作业的开放性
现实生活是语文教育资源集聚的主要平台。加强作业向生活中伸触,不仅能优化课后作业内容还能实现校内外沟通以及学科间融合。“双减”政策下的语文课后作业应用丰富多彩来概括,才能真正拓宽内容和途径,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语文实践空间中做到学以致用。为此,将课后作业生活化,不限于课堂上的学习,也不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更不限于固定定时间和空间,增强课后作业开放性,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语文实践中迈开作业实践的步伐,大胆进行语文实践。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生活语文的真实理解。特别是调查类语文课后作业,更能让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吸取养分。通过实地考察的亲历参加与实践,他们会对所熟知的周边环境、人等进行考察,不仅能认识到生活的变化、环境的改变、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还有助于发现语文在现实生活中有实践需要的实用性和普遍性,这对于增强他们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培养是非常好处的,特别是语文素养提升更是立竿见影。
总之,随着“双减”政策推进,创新课后作业的设计是每个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探究课题,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作业统筹的具体要求合理地进行设计和布置课后作业,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激发实践兴趣,让学生在学以致用语文实践中体验作业成功的喜悦。这是我们执行“双减”政策的应有态度。
参考文献:
[1]李素祺,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优化设计浅谈[J].新课程,2021年。
[2]伍秋秀,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优化设计浅谈[J].素质教育,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