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多媒体在数学提效提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杨红兵

多媒体在数学提效提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四川省荣县旭阳镇富南学校  杨红兵

摘要:为教育定制的多媒体在帮助我们数学课堂实现提效提质预期过程中起到了极强的助力作用,既利于激趣又擅长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难点突破。

关键词:初中数学  提效提质  课堂教学  多媒体  运用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初中数学课堂在“双减”政策要求下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互动帮助老师实现这种结果的最好实施方式。但是,如何充分利用它的优点成就有效性提高这个预期,还必须经过执教者仔细的规划和合理利用,才能使之在“克短扬长”中成为现实。故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把多媒体这种先进教育生产力运用到实施中,就成了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实践研究反思的一个实际问题。这几年,随着“双减”推进,我也加大了利用多媒体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探索,得到了多媒体在数学提效提质教学中有效运用的一些实践感受。 

一、运用多媒体能有效激发兴趣使学生成为主体

学生能否成为主体,不是角色愿不愿当的问题,也不是老师说了算的问题,需要学生自身有学习内驱才能“我要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深刻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教育意义唯有如此才能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路径去增强学生“我要学”的内驱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减少数学知识的单调乏味性我们就可以将其生动化,用一些的图片或图像动画进行仿真展示和启发,从静态到动态增强呈现动感,从抽象到生动使其更符合学生认知需要这样的实施变化既可以少了数学课堂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又可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角色变化,即被动转为主动,学生成为主体。当学生在强烈兴趣刺激下就会积极与师互动对话,从而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提效提质教学的实现就有了很好的人脉基础。例如,在“垂直”这一概念教学课中,为了让学生由被动转化角色成为主体我们就可请同学们观看一场大型跳水的视频,并提出一个问题:参赛者从高处跳下入水之际溅起水花大、有很大水声,说明了什么问题?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出了“不垂直”的结论如果参赛者是“垂直”入水,声音就会变得很低,水花很少。此时我们就可顺着提问什么是“垂直”这个概念。通过这种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又增强了师生互动,既能引导出一个话题,又能激发学生的体验。可以说,为数学课堂提效提质的实现起到了很好的兴趣奠基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能有效优化教学方法,增强手段灵活性

教师要想有效地提升课堂的实施效果,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心想事成。而在课堂中引入了多媒体技术来助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效提质预期的实现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可增强手段育人的灵活性。我们都清楚,多媒体,特别是智能教学一体机这种多媒体具备了传统媒介所无法相比的优点,即可以将书本上的静态呈现转化为动态感知元素起到化难转易、化繁为易效果通过形象建模的方式将无形转化为有形,同步传声,把单一刺激变成了“双促”,这样的实施显然是实现教学提效提质最佳效果的最好路径。通过观看知识发现的视频或问题引出再加上教师的生动解说,我们就可以帮助我们学生了解到事情的发生、发展以及它们的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和提升他们的解题和分析问题解决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课堂的教与学效率在手段灵活化中都可得到优化,减少知识建构的困难,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举例来说,在学习图形旋转、平移时,可以很容易地完成图形的旋转、平移等直觉感知的变化能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图形旋转、平移等变化。此外,我们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施时还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因为其可以使同学主动思考,可以促使他们进一步挖掘图形旋转和平移的相关特性。这种仿真的多媒体搭建的学习场景,不但可以完全扭转以往那种凭空想象、似有似无、难以琢磨的思想之痛,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我要学”的积极性,使课堂上的被动角色越来越少,主体越来越多,从而达到独特的提效提质教学预期

三、运用多媒体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加快教学实施进度

打破教学难题,是实现提效提质、创建高效课堂的快速通道,也是我们一线老师千思万虑的主要焦点。而利用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图片和动画等视频,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让学对问题的领悟和的加速,从而实现难点突破并加快教学实施进度,使新授环节变短。例如在教授关于“相遇问题”和“追击问题”为内容的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只要我们老师能设计出精准的“动态”的图示演示,便能让我们的学生迅速地发现其对应的相关这样难点就在视觉中呈现出来,实现了直观化突破。再比如,关于点、直线、三角形圆形等在直线或曲线上的移动所形成的“动态问题”包括按照一定的指令旋转、滚动等情形,都需要学生从图形的移动中寻找其运动的规则,而常规的教学方式解决这类思维难题由于缺乏直观的图象的帮助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显示出极强抽象性,使成绩稍差的学生都苦不堪言。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设置成“动态”的图象,让学亲眼所见过程减少思想之难,就可有效克服思维过程上的瓶颈这样的实施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培养他们运用动态和变化的视角进行分析和求解问题的思维创新能力

总之,多媒体在帮助我们数学课堂实现提效提质预期过程中起到了极强的助力作用,既利于激趣又擅长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难点突破,故而我们在接下来的“双减”推进中仍然要借助这一先进教育生产力去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赵真琴,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的方法[J].数学大世界,2019年。

[2]段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写算,2019年。


点击次数:26  发布日期:2023/1/10 15:53:4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