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刘小娟
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西华师大附属小学校 刘小娟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巧设疑难,挖掘学生提问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教师还应该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象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并提示学生,“10个月超产30%”,这10个月实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每个月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30%)÷10×12=56%。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
二、提供机会,增强学生主动提问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己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以至少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使教师让学生提问题,也可能因教学时间的限制而草草结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提问成为“走过场”。因此,教师如果能在课堂的某个重点环节给学生留有宽裕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问、思、辩,那么学生就能充分感受到整个学习过程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提问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练习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为贫困山区捐款活动中,一班32人,平均每人捐款3.6元,二班33人,平均每人捐款4.4元,三班32人平均每人捐款4.2元。继而教师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问。学生提出:“三个班一共捐款多少钱”“哪个班捐款最多”……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可以让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另外,在新知教学时,多让学生问一问、议一议、评一评;在关键处、重点处教师再加以追问和点拨,让问题更深入、更有价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学生中有人能回答的,尽量让学生回答,并允许其他学生提出质疑;在巩固、小结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和补充;在复习旧知时,鼓励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使旧知得到延伸和拓展。
三、教给方法,促进学生善于提问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只会提一些简单的、思考层次较低的问题。有的学生对某种现象产生疑问,但却不能准确、清晰地将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所以,针对学生提问的能力障碍和方法障碍,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提问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让我们的数学达到这样一种情景:我们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充满好奇和疑问。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老师有意通过情景、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在教师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后,问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想学到哪些知识”,这时,学生的思维之门打开了,于是纷纷提问:哪个人发明了钟?为什么钟面上只有三根指针?它们各表示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钟面上只有12个数?……此时,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这两根粗一点的针和这12个刻度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其实既是在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在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突破本课教学难点也就会产生事半功倍之效。教师请学生自己提出对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寻找答案。正因为问题是经过学生自己思考提出来的,当师生、生生一起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的积极性就特别高,解决的方法也就更多样化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适时地进行“追问”和“补充”。这样不但能够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还可以充分提高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这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积极探索适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