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有效应用另金艳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有效应用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睦科小学 另金艳
在现行的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一些充满童趣、色彩艳丽的插图。这些插图是对课文的进一步说明,起到增强课文主题、吸引学生注意、促进知识理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利用插图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前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对直观形象的知识更容易理解。教材中的文字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他们更喜欢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课文插图。课文插图所表达的内容和课文中的文字内容是一致的,它们有的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的解释说明,有的是表现出文章的经常内容的场景。很多时候,我们看看插图就可以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的插图导入新课的学习,那么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初读课文的难度,并且可以提供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因为小学生的知识面还比较窄,社会经验较少,对于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句子不能够做出准确地理解。这时候如果能够利用插图,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比如在《观潮》一文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对于“浩浩荡荡”的潮水没有直观的感知经验,如果能够配合插图,学生就很容易想象到潮水涨上来时的壮观景象了。
二、利用插图的简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儿童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一般是从整体入手,注意对整体形象的感知。而对于事物的具体细节,则表现为毫无头绪的碎片式观察,因此对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课文插图一般都是手绘图画,或者是景物的特写照片,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简洁性,能够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因此如果我们利用插图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首先要引起学生观看插图的兴趣,然后再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促进其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插图的指导,主要是观察顺序的指导,具体的顺序可以结合课文的描写来进行。比如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衣着到神情的顺序、从人物到景物的顺序等等。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进行教育。
三、利用插图的概括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文中的插图一方面是文章的解释和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想象的空间。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插图就是激发学生想象的催化剂。当学生面对一幅美丽的图画时难免会浮想联翩,想象画面以往的情形。比如当看到美丽的海底世界的景象,会联想到那儿的鱼儿在大海中是怎样的自由,会联想到那儿都有哪些奇异的物品。画面中的景物是有限的,但是学生的想象是无穷的。学生的这些想象都是建立在对图画内容的再造之上的,因此,学生对图画观察地越仔细,他们的想象就越丰富。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插图进行想象时,一方面可以采取对画面进行补充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当学生学习《小池》一文时,文中的插图仅仅画出了树木、池水、荷花和蜻蜓,诗中的景物还有一些没有表现出来。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画中的景象进行补充。具体方法可以采用直接用彩笔进行绘画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用语言进行描绘的方式来进行。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对静态的画面动态化处理的方式来进行。课文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画面,然而我们要课文要表现的内容一般都是动态的场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画面中的景物活动起来,他们就更能理解作者进行插图创造的意图。由此可见,让学生反复地对插图进行观察和欣赏、然后仔细地体会作者的意图,可以更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四、利用插图的情境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语感的培养。课文中的插图是对课文中的文字内容的直观性体现,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借助于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感悟生活、理解社会。他们在对图画的表达过程当中可以积累更多的优美语言、提升自己的语感。
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第一,利用插图来认识事物,在阅读中习得语感。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的提高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和以往所学的语言知识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程度有关,因此我们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时候要尽量地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象。课文中的插图则涉及花鸟虫鱼、山川河流、古今人物等各类自然风光和人文景物,正确运用这些插图能够是学生的语言感觉变得更加的丰富,表达也就更加的贴切。第二,结合插图进行反复诵读,进行语感的积淀。课文中的插图具有更直观的形象,其文字内容具有更丰富的素材。在进行课文教学是让学生图文结合,反复诵读,就能相互促进,促使语感的提升。
总之,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发挥其对课文教学的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其想象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