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严 明 王自光 吴瑞美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王自光  吴瑞美      云南省永胜县光华乡新民小学 

情境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组成教学流程的一系列事件,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托,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负载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要务,才要求情境应符合小学生爱好而创设,那就是趣味丛生,有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能效。数学由于逻辑性强,抽象空洞,这就要求其载体更要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幸福的“玩乐”中学数学、做数学。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也可说“被逻辑化了的生活”。两者本属母子亲缘关系,但学校大门如银河隔断了二者成了两重天。这就造成了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那样的严重后果。脱离生活的数学成了无源之水,显得空洞枯燥乏味。因此,新课标发出了“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的呐喊。对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飞机……)、图片(奥特曼、黑猫警长、孙悟空……)、水果(苹果、桔子、柿子……)等,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方法。这样,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思维,还能让学生把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自主建构、理解和掌握分类的思想与方法。
    二、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玩中学”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数学教学就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有着良好的学习状态,能自觉投入到学习中来。我们知道,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贪玩”是孩子的“特长”,我们何不抓住这点做教学文章。创设游戏情境,使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从而让学生在游戏过程的“玩乐”中学数学、做数学,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
    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以玩为载体,巧妙、真实,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质疑释疑,获得知识。
    三、创设质疑情境,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质疑是学习的良好品质,是强烈问题意识的起点,也是促成学生自主探究的直接动因。但小学生由于基础差,质疑能力还待提高,还不能从中发现问题,更不会自主探究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创设质疑情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并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徐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8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1-8=3(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4个仙桃,算式是12-8=4(个)……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点击次数:3  发布日期:2024/5/6 13:49:2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