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数学教学中学生推理意识培养的方法探究 吴大琼

数学教学中学生推理意识培养的方法探究

 四川省武胜县旧县小学校  吴大琼

摘要:学生推理意识培养是数学教学在促进核心素养发展中的必经之路。作为一线教师要加强这一意识培养。本文探讨了其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推理意识  培养  方法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新课标2022年版)。此次修订,明确了义务阶段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推理作为一种数学基本思想,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是数学思维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的基础。推理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后期的推理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对于数据的分析与整合能力。如果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推理意识,对于他们后期提升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我自身以往的教学经历,我认为想要提升小学生的推理意识,增强其推理能力,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采用身边易于理解的事例作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课包含的知识内容大多比较抽象,且有严谨的定义,此种特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更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推理意识有很大的阻碍。如何引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而引发学生兴趣最简单的就是创设一个学生易于理解的、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比如:亲身经历、趣味动画、比赛挑战、简单游戏等。将这些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感兴趣的情景运用到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有更强烈的代入感和参与感,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推理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推理意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推理》时就可创设一个“古堡探险”的有趣情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方法。情景中设置了“探险”的主人公是4个小朋友,从年龄和身份上加强了学生的代入感,并在课程中途穿插了“猜谜入城”“密码开门”“寻找眼镜”“获得宝箱”等情景,让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环节都兴趣高涨,积极主动的参与每一个问题的思考推理。从已知的关键信息入手,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先排除,引导学生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性,整堂课下来学习效果极佳。

二、将复杂的情况转化为简单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推理

随着年级的提升,学习的内容难度也逐步增加,许多知识点已不是能够“直观理解”就能学习的。此时需要教师合理运用“化繁为简”的教学手法来锻炼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能力,将一个复杂的,繁琐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单一的、简单的数学模型,然后经过逐步推导,再整体观察,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能在理解中学习,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例如,在执教《探索图形》中就可将“化繁为简”数学思想进行有机渗透,教学中就可将复杂的“探索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中的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规律”转化为分别探索“2×2×2”、“3×3×3”,“4×4×4”的正方体的涂色规律,再整体对比观察,发现其中蕴含的数量的规律,以及每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位置特征,从而让学生建立了“涂色”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引导学生经历发现规律、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总结规律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在体验中建模悟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适时运用教学模具,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导过程

小学数学知识之间往往都是相互关联的,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模具,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探究知识之间的本质关系,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深化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推理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果能在实践活动的支持下,将会让学生学的更轻松,记得更牢固,理解得更透彻,模型建立的更完整,以期达到增强学生的推理意识目标。

例如,在讲《剪一剪》这节课时我们就可将“根据图形找规律”转化为 “动手剪一剪,找规律”的教学活动,将抽象的图形题转化为具有趣味性的具体化的剪一剪活动,让学生在剪纸活动中逐步推导出剪小纸人的规律。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逐步调整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折纸过程中感受对折的次数和图形个数变化的规律,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发展了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这样的活动,借用直观操作来解释规律,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思维能力。

四、适当布置课后练习,在类比延伸中增强学生推理意识

不仅新知识的学习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课后练习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后练习是巩固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能让学生对于理解的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

例如,在讲完《分数的意义》后我们就可安排课后作业是“写一篇数学日记”,让学生将分数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在学习之后将整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日记”的形式用语言记录下来,提示语及时的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写日记”的途中逐步推导出本节课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教学《植树问题》后可布置“快乐植树节”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将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于现实生活,加深对植树问题的模型意识应用,同时在实践性作业中进行学科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些不同层次和形式的练习设计,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类比延伸中提升推理能力。

随着新课标(2022年版)的持续推行,小学数学教学再也不是成绩为高低,而是对于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其中推理意识在数学学习当中更是重中之重。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要更加深入的研读新课标,多加思考,及时查漏补缺,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多受益

参考文献:

李玉梅,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2022年。


点击次数:7  发布日期:2024/5/6 14:10:2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