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语文“以读促教”教学方法初探 罗红兰

小学语文“以读促教”教学方法初探

罗红兰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清泉小学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如何切实做好教学中的阅读活动尤为重要。

一、以读促教的意义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于小学各个年级来说,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去领悟,去感知,去实现对语感的培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这样的情况下,读就逐渐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当然,读是分为很多种的,也是由诸多环节构成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读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质量和效果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因此,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真正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教尤为重要。
    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教的研究
    对于文章的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分别是自读感知阶段、精读领悟阶段和诵读表达阶段。
    1、自读中的感知要有量
    读书最为难能宝贵的就是自悟自得,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去读,还不如自己多讲一些,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阅读时间。实则不然,学生的通过自读,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可能会更加到位,感受也就更加真切。
    我们以《陈毅市长》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的初期,教师不要急于对课文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讲解,而且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通过仔细认真的阅读,去体读通文章,试着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初步了解这个文章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一会儿,学生们就陆续站起来,试着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再次进行阅读,并且把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孩子们的小手再次举了起来,纷纷要告诉老师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哪里?此时,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尝试去看看自己不了解的一些内容,通过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是否能够得以解决。
    由于教师给了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们就有了自主思考和独立理解的时间和机会,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活动中来,从而达成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目的。
    2、精读中的领悟重在“巧”
    自悟自得可以说是起步阶段,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还是远远不够的。在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逐渐学会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细心咀嚼,让他们善于动脑,乐于动脑,经常进行比较,进行揣摩,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通过自读固然可以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的水平和经验毕竟是相对有限的,教师应该立足学生对于课文的初步把握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去施加引导,引导要适时,要巧妙。引导的重点在于对好词佳句的品味,对布局结构的揣摩等。还有一点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3、诵读中表达在于“情”
    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分析,虽然也能够获取一些对于文章的感悟,但是这种感悟是有局限性的,那就是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要想真正读懂作者,就要反复进行诵读。为此,笔者认为,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三、对“以读促教”建议

前面的论述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但是要想真正达成预期的良好效果,笔者建议还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那就是:
    “以读促教”应该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尊重基础之上的。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例如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疑问的时候,最好是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单纯以对与错进行衡量。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所给出的答案自然也就是有所区别,这些可以说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如果一个同学的回答不够完整,可以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是沾边,都可以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如果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所给出的答案与问题并没有过多的联系,教师也要对其积极参与的精神给予鼓励,这样才能够保护其积极性,才能够引导他们继续积极主动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才能够真正达到以读促教的预期良好效果。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表明,教师对于学生评价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是积极的,应该是肯定的,应该是及时的,应该是具体的,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更要注重观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科学的评价,让他们逐渐明白,只有不断努力,不仅仅能够取得进步,同时也能够获取源于教师,源于同学之间的肯定和认可,这样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就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在越来越多成功体验的刺激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全面提升,最终实现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事实上,“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认识水平,利于他们主体性的发挥与实现,另外对于教师来说,也能够将教师从传统的、相对呆板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接触更多、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更加符合新时代教育的实际要求,更好达成以读促教的目的。

 

罗红兰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清泉小学


点击次数:3  发布日期:2024/5/6 14:11:2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