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小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李春容

论小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四川省武胜县长安小学校  李春容

摘要:体育品德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养目标中的核心素养内容之一,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必备品格的必要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有效的培养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品德;体育教学;培养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体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体育学科的教学实施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更与学生的行为规范、体育伦理和品德培养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和习惯正处于形成期。因此,抓住这一时期并利用有效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品德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将从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要性、应遵循的原则和有效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一)塑造健全人格

体育品德的培养虽然属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范畴内容,但作为核心素养,其涉及价值观、行为规范、伦理、精神风貌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体育活动的实施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进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在体育运动中,学生需要面对挑战和困难,通过不断尝试和努力来克服困难,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中的团队合作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和分享,从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在团队运动中的每个学生,都需要扮演自己的角色,为团队的胜利贡献力量。这样的经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三)增强公平竞争意识

体育竞技活动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深刻体会到公平竞争的重要性还能从中学会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规则。这种公平竞争意识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也是其未来步入社会后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

二、学生体育品德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品德培养不能急进,应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的特征进行实施。也就是说,在体育品德培养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运动能力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品德培养目标。从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入手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能力。

(二)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每个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成长环境,因此在体育品德培养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三)实践性原则

体育品德的培养不能强制说教或者灌输,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也是不科学的,而应注重实践环节。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道德规范。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体育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不论是在体育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向学生展示良好的道德风范。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中,教师都应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优秀运动员或身边具有体育精神的同学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二)创设道德情境,引导学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亲身体验和实践道德规范。例如,在篮球比赛中设置裁判角色,让学生在担任裁判的过程中培养自我公正、公平的意识;在团队比赛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体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通过情境体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我行为准则。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的体育品德。例如,组织趣味运动会、团队拓展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参与不同项目的运动队或兴趣小组,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比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及时反馈与正面激励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利用恰当的方式给予反馈和正面激励。对于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如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协作等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对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的不良行为教师也应及时指出并引导其改正。通过正面激励和及时反馈,学生可以明确自我行为标准,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和体育习惯。

(五)家校合作,共同培养

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学生上是相辅相成的,体育品德的培养也需要家校的共同努力。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聊天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关注学生体育品德发展中来。同时,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结论

小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教育实施,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实践性原则,通过树立榜样、创设道德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及时反馈与正面激励以及家校合作等方式来有效培养学生的的体育品德。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凌征锦,关于小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2023年。

[2]鲍小康,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策略[J].体育画报,2021年。


点击次数:5  发布日期:2024/5/31 9:59:51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