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刘俊强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刘俊强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下寺湾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广大教师越来越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施,但是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却有着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分析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一、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一)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时往往是把视线停留在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上,教学中也是以书中的例题为主要内容,再根据例题选择相应的习题作为巩固,这样的教学固然能够使得学生在面对测试和练习时得心应手,可是学习数学的本质不是为了大量的解题,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培养数学的思维。最终的目的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数学家,而是让学生通过数学的训练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能力的培养,这里说的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在数学的学习中形成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而这正是现在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所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所以从能力的培养上来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低效的现象
  (二)情境的滥用
  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数学的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教师创设的丰富多彩、生动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越来越注重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中的有趣的元素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有趣,但也越来越与教学内容相脱离,过多的吸引人的元素的增多势必削弱学生对于主要元素的关注程度,而有趣甚于知识性,则使得学生在笑声一片的课堂中毫无所得。
  (三)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现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其与以往主要的不同在于教师的研究者角色,作为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研究的意识和研究的水平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从事教育教学并长期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的教师,在不断的研究、反思中对于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有了质的认识,而当其再度遇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时就能科学地加以应对和解决,这样一来势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有效性。而那些缺乏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教师只能是纯粹的经验主义,而这种经验有时甚至是不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的。这种经验往往缺乏科学的思考和论证,常此以往便会阻碍教师的发展。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指导,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各个学段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明确的论述,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规律和生活经验的,而在每堂课中都应该体现对于学生这些方面的训练、培养和发展。而且教学目标对于课程标准的呈现应该是一以贯之的,换句话说就是,每一堂课的目标都应该体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如课标中对于统计方面知识的要求在各个学段当中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学段又包含了若干个年级,而对于每个年级的要求就要根据年级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来确定。
  (二)动态生成提升课堂的有效
  通过各种公开课的展示,我们也会发现即使是名师或专家型的教师,无论教学经验多么丰富,他们的课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学课堂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多变性。有时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授课会有不同的课堂效果。正是由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生类型、不同的认知特点,预设中空留出的较大空间,因此,课堂中不断出现新的生成。有的教师回避生成,这是不对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恰恰不应回避生成,而应迎接生成,因为它解放了师生和教材,使课堂教学迸发出思维的光芒、无穷的活力,使人更加耳目一新,同时也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从被动到主动,过程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三)教学情境与知识内容的相适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教学的实施必须以一定的内容为依托。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来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如若简单地以知识为内容,忽视情境的创设,就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相背离,枯燥的教学势必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情境又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而独立存在,这样教学便失去了其本质。
  所以要发挥情境的有效性,就应该使其与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使得情境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成为启发学生思考所学内容的切入点,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使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更融洽和协调,当然也就更为有效,正所谓水到渠成。而情境当中的诸多要素一定要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寓知识点于情境中,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就能形象化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也就在表象和抽象的知识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使得知识的传授更为顺畅。
  
  参考文献
  [1] 潘小明.数学课堂教学中“低效现象”之透视[J].教学与管理.2007(7).
  [2] 陈英吉.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J].读与写杂志.2008.10(10).
  [3] 梁香平.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导报.2007(6)

 


点击次数:10  发布日期:2024/5/31 10:05:0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