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略浅析蒋丽萍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略浅析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小学校 蒋丽萍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的。
一、挖掘教材蕴涵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两个方面。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动力源,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创新意识主要是由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批判精神等因素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使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小学生富有好奇心,遇事总想“让我试试”,教师应因势利导,放手让学生去怀疑,去尝试,从而使创新的种子在学生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生根、开花、结果。如在学习《掩耳盗铃》一课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向老师提问:“老师,插图上那个人一只手捂耳朵,一只手去偷铃。人要是只掩住一只耳朵去偷铃,那样不是还可以听到铃声吗?”老师先是一愣,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读书找出根据。学生从文字和插图上分别找出了漏洞。最后老师又把修改教材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学生发现教材的不足,从而培养出自己“不惟书”的创造精神。教学语文教材,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一种语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放飞学生的个性,开启学生创新的灵性。所以教材不是“圣旨”,而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扇扇门窗,护送学生到达彼岸的一座座桥梁。我们只有开好门窗,用好桥梁,才能看到学生的批判意识与创新精神在熠熠闪光。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来自于问题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起源于质疑。可见,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胆略,是一切优秀人才必备的品质。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钥匙,这是创新的起步。
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着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疑的基本方法。如:从课题质疑,从标点符号质疑,从中心思想质疑,从语言运用质疑,找原因质疑,找依据质疑,抓联系质疑,抓关键句质疑,抓矛盾质疑,寻实质质疑,联想质疑等。例如在教学《春晓》一课,在自学的基础上,要求设问质疑,把不理解的字词或疑问提出来,这时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经过归纳,学生提出两个很有价值的问题:1.“春眠不觉晓”,说明睡得很香,那么究竟是早上睡得香,还是晚上睡得香呢???2.“花落知多少”中的“知”是“知道”的意思,那么作者到底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老师让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且要从课文中找出充分的理由,有效提高了质疑精神和思维的深刻性。又如《雾凇》中有这样一句:“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是银松雪柳了。”教师可引导学生抓矛盾处质疑:凭我们平常的感觉,为什么先是“银线”?接着是“银条”?最后是“银松雪柳”?教师还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对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和结论作独创性的发现,甚至发现课文的不足之处,并设法加以弥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用课文空白,发挥丰富想象,拓展学生思维
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伊尔搴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文学作品中,思维空间的存在,期待着学生的参与,召唤着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视觉出发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因此,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不能只停留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上,要利用这些“空白”和“不确定性”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想象和联想,使文学作品的形象更丰富、更充实。因为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
如《我不是最弱小的》结尾处写到:“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盖在蔷薇花上,问道:‘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妈妈怎么回答的,读者不得而知,从萨沙为蔷薇花盖雨衣,苏霍姆林斯基留下空白,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空白,引导学生根据萨沙的举动,根据当时的情景,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像妈妈会怎样回答萨沙。通过填补空白,学生的思维就会打开,天马行空或自由驰骋,还有助于学生进入领悟作品的更高层次,增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多给学生自主表现和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二是要创设民主学习的氛围。而要达到这两个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我们要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相信自我,充满自信,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会迸发、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