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高亚婷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高亚婷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文祥小学

 摘要:小学生有较好的创造欲望强,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数学本身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具有极大优势。要营造氛围,提供突破口,开发想象力,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所见、所闻、所想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思维是一种全新的、不受传统模式束缚的有创见性的思维,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了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达到开发人的创造力,使得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以提高。就要求教师应要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根据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个性特长,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融入教学环节中。

一、积极营造宽松的思维氛围

氛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开端。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在此基础上引导。此时教师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老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从中引出数学问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转折点,完成填空题,都是正确的、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而现代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在获得问题多解的追求中得到更大的乐趣,备受创新思

二、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成功的前提是学生自己的求知兴趣和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创设好问题情境,设置难易适度、而且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让学生“猜一猜,就会有红花”等。这样就会激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大胆地放手,培养学生有条理,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选择一些具体的题材,作为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思维激发点,从思维的“起始点”上起步,让学生因兴趣而学,因兴趣而思维,并提出质疑,自觉的去解决问题,去创新,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师必须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进行引导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创造的品格和创造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 教师的创新意识能影响和带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原则。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淡化课本权威和教师权威,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培养学生质疑提问和批评、争议的习惯;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四、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大胆想象,善于把己有的知识重新组合,进行广泛的联想,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小学生们普遍活泼好动,并且会受到形象思维的主导。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透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不断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有很多切入点,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深化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同时,很多数学游戏也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增进大家对于教学素材的理解与领会。这些都是数学课堂上很值得采用的教学模式,并且能够很好地发挥活跃学生思维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认真培养学生的养成创造思维的良好行为习惯

从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发现,有些学生缺乏自信。比如计算完算式后,自己先不检查,总愿和别人校对一下结果是否一样。做应用题时,不是根据数量关系判断自己所列算式的正确与否,而总是问问别人是怎样列的,然后再肯定或否定自己的算式;回答问题总以课本为依据,以老师的讲解为标准。这种不敢“越轨”的行为和从众心理,制约着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呆板。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要让学生养成独立创造、自我学习的习惯。如我在让学生做作业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允许同学之间互相校对;回答问题,要求各抒己见,独树一帜,不要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在平常检测中,为发挥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常常采用两种不同试卷,学生之间相互考试、互相阅卷的方法。这种上课——作业——考试一条龙的做法,有效地克服了学生从众心理,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不依赖、多创造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

总之,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关键是教师要更新观念,致力于课堂的教学改革,针对数学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从问题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目的。

 

 


点击次数:4  发布日期:2024/7/2 11:40:1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