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课堂的创新教育何文宇
浅议高中数学课堂的创新教育
何文宇 云南省永胜县第四中学
【摘要】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本文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育,提出了高中数学教材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知识点,探索中学数学课堂创新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创新教育
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科学性的学科;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育是落实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它通过教学工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组织,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并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和生活领域,为社会创造新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1 高中数学课堂创新教育的原则
高中数学课堂创新教育的原则,是中学课堂创新教育的原则与数学教学原则的有机统一,对于数学教学原则,吴宪芳教授强调数学教学四原则,就是数学学科的严谨与数学教学的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具体对象的直观性相结合的原则;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巩固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1 激励性原则。把激励创造精神摆在首位,激励、尊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创造精神。鼓励教师和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断追求新知,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造,勇于进取。
1.2 主体性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作用,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教、学主体共同参与,协力创造。
1.3 发展性原则。把重点放在增强师生的创造意识,萌发、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创造精神上,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1.4 个性化原则。在教育过程中,鼓励教师因材施教,教有特色;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学有特长,逐步形成各具特点,风格独特的创造素质。
1.5 渗透性原则。根据各类教育对象的特点,找好创造教育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以及隐性课程的结合点,充分挖掘教学和管理中创造性的因素,在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位中渗透创造教育。
1.6 开放性原则。大胆创新,开拓进取,解放师生的脑、眼、手、嘴、空间和时间,知、行、意相结合。
2 高中数学教材中课堂创新教育的知识点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课堂创新教育的知识点主要体现在所蕴含的数学素养、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教材基本的内容上,严格地说,数学素养包括知识技能素养、逻辑思维素养、运用数学素养、唯物辩证素养等四个方面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从属于知识技能素养,数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只是培养诸如此类的能力的载体。高中数学中有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它们渗透于各类知识之中,在教学的各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把握了这些基本数学思想,也就把握了中学知识的精髓。
2.1 转化思想。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转化是化繁为简,化难而易,化未知为己知,化陌生为熟悉的有力手段,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思想。中学数学中常用高次化低次、多元化一元、超越化常规、高维化低维,复合化单一等,都是转化思想的体现,在发现规律,转化的时候,创新思维就会充分表现。
在具体内容上,代数中有集合与补集的转化,对数与指数的转化,三角中两角和与差、倍角与半角转化,复数中加与减的转换、开方与乘方的转换,设辅助元,构造方程,构造不等式,构造三角形等,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转化为平面、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构造模型等,平面解析几何中数形转化、常量与变量的转化、有限与极限的转化等,都是实现转化的具体手段。
2.2 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思想是基本的逻辑方法,数学中则依据对象的属性的不同,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的种类,以便于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从整体方面来看,把中学数学分为代数、几何(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就是分类思想的体现。
从具体内容上,分类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学数学的方方面面,包括概念的定义,定理的证明,法则的推导等如平面解析几何中角的概念分为锐角。直角来讨论,推导 时,也要对交点与X轴三种位置关系所得到的不同角的等量关系进行讨论,它的适用范围也要分类讨论;也渗透到了问题的具体解决之中,如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代数式处理,根式化简为有理式定义域和讨论,图形位置、形状等,这些问题若不分类讨论,就会无从着手或顾此失彼,导致错误的发生。掌握分类思想,有助于理解知识的层面、对知识信息的整理、消化、存取及独立获取相关知识都帮助。
2.3 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和“形”是数学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对象。在数学教学中,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具有直观性强,易理解,易接受的作用:将直观图形数量化,转变为数学运算,常会降低难度,并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更深的程度。
从具体内容来看,集合的运算与韦思图的对应关系,函数的性质与图象的关系,方程、不等式的解与考察的函数图象的关系,平面解析几何中通过建立笛卡尔坐标系,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使复杂、抽象的轨迹问题迎刃而解,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函数法、三角法有效地解决了由动点引出的定值及最值问题。实现数与形的转换,是创新教学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徐利治.著数学方法论选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邵瑞珍著.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