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劳动教育应强化劳动观念培养 周春燕

小学劳动教育应强化劳动观念培养

四川省武胜县白坪小学校  周春燕

摘要:随着教育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五育合一”发展最后一块拼图的劳动教育逐渐被认识到其重要性。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关键育人平台,更是培塑学生良好劳动观念和增强“我要劳动”意识的培养抓手。本文结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内容要求以及乡村素质教育基地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强化劳动观念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劳动观念;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培养

劳动教育作为小学阶段促进学生“五育合一”“多育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旨在通过劳动教育的教学实施培养学生劳动实践技能,提升劳动意识,进而在动手操作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乡村素质教育基地,由于拥有一般学校不曾具备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劳动资源,这为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和平台支撑。作为一门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以让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能够达到国家要求,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是每个劳动教育人都应认真探研的目标追求。针对现行学生大多有被“娇生惯养”带来的诸多陋习和不良劳动习惯,《指导纲要》将“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作为了首要理念。本文将结合《指导纲要》要求探讨在乡村素质教育基地如何有效实施小学劳动教育,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

一、小学劳动教育加强劳动观念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劳动教育对于学校落实国家促进学生“五育并举”要求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观念指导行动,劳动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积极锻炼自我动手能力,提高实践能力。而且,这样的观念一旦强烈还能促使学生形成劳动责任感和合作精神。通过劳动教育的观念培养和必备劳动能力的形成,学生可以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增强体魄,提升劳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劳动观念的培养形成能够传承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发展成为具有积极劳动精神的人,为其未来具有良好的劳动精神面貌、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和较强的劳动实践技能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解读

《指导纲要》是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实施的指南,是教师创建高质量劳动课堂和推进劳动教育育人实施的依据和目标。教育部在其文中不仅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更详细地为教师教学实施指明了方向,从劳动教育性质、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学段要求等方面为一线教师解决了在劳动教育实施中的痛点---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该纲要在强调劳动教育的实践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还要求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素养。这一指导纲要的出台,为我们在小学阶段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和促进学生劳动观察的形成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方向。

三、乡村素质教育基地的优势与挑战

乡村素质教育基地作为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学生劳动观念培养的依托,具有独特的优势。基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场景,如农田、果园、编织、以及锻炼生活技能的豆花房等,这些资源为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和学生观念形成的强化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特别是近年来,我校在实践环境上作了更多建设性优化,平台和资源更能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赋能。当然,乡村素质教育基地在发展路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场馆维护资金不足等。不过,对于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和对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我们只要充分发挥基地的优势,克服挑战,也能高质量地达到教育实施预期。

四、强化劳动观念培养的实践策略

劳动观念培养是促进学生具备必备劳动能力的前提。《指导纲要》要求一线教师通过劳动教育实施达到尊重劳动和劳动“四最”观念的培育。为实现于此,需要在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实践策略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接近预期。

(一)结合乡村资源,开展生产劳动教育

利用乡村素质教育基地的学校实际以及学校周边农田、果园等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的种植、果园管理和过程护理等实践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劳动让学生体验劳动过程,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其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二)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组织学生参与乡村社区的环境整治、助老助残等社会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参与的学生能体会到劳动的社会价值,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劳动服务意识。

(三)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激发劳动兴趣

在劳动教育中融入游戏、竞赛、激励等元素培养劳动兴趣,通过寓教于乐的整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发展劳动技能。同时,鼓励学生手脑结合,发挥创意,自主设计并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其创新能力。组织学生自制豆花、烧烧烤、编织生活用品,提升生活实践能力。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劳动观念

劳动观念的培养最好的实践平台在学生家庭。为了发挥第一任老师的作用,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家校联谊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提高劳动教育重要性认识,引导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教育中提供平台,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这样,通过家校共同努力来促进学生劳动观念向预期中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实施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结合《指导纲要》的要求和乡村素质教育基地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作为一线执教的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学生“我要劳动”意识,为他们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和更好的劳动技能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庆,加强劳动技术教育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能[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

[2]林晓华, 基于劳动观念培养的小学劳动教育研究[J].辽宁青年,2023年。


点击次数:21  发布日期:2024/7/30 10:25:1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