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环环相扣综合施策 久久为功培塑人格 ——浅谈对任性学生的教育引导应俊芬

环环相扣综合施策  久久为功培塑人格

---浅谈对任性学生的教育引导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应俊芬

摘要: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只要教育引导得法,是容易改变的。紧紧抓住临场处置、家校共育、长期引导这三个环节,对症下药、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培塑学生健康人格。

关键词:疏堵结合  家校联手  因材施教

     任性的学生让很多教师都头痛。越到低年级,学生任性的现象就越多,其主要表现为:情绪脆弱,稍不如意就发火、哭闹;以自我为中心,总是指责别人,要求别人按他的习惯做,与同学之间相处不和谐,同学也对他很排斥,反过来又使他的性格更加偏执,形成恶性循环。更为麻烦的是,一些家长特别是老人听了孩子的哭诉,习惯性站在孩子的一边,有的甚至找老师或者其他学生家长理论,客观上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这些问题既给教师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困扰,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方法予以解决。

客观分析学生任性的原因:一是社会传统的原因。随着老龄化时代到来,生育率降低,家庭养育的孩子少。中国社会历来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对孩子倾注的精力多。孩子被关注过多,就容易产生任性的问题。中国家庭多由老人带孩子,中国社会存在“隔代亲”的传统,老人对孩子的溺爱比较普遍。二是教育观念的原因。不少家长对教育的观念还很落后,以为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就是对孩子好,喜欢用物质来满足孩子,容易养成孩子喜欢索取的习惯;还有的认为教育是学校、是老师的责任,家长只是负责保障,对孩子性格培养重视不够。三是学校教育的原因。有的教师注重知识教育,不注重人文教育;只注重教书,不注重育人,对学生任性问题认识比较简单,没有认识到任性问题对学生人格塑造和健康成长的危害,特别是对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甚至也有意无意有所纵容。有的教师对学生任性行为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一味“堵”,强制“管”,忽视了学生性格培养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但未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和矛盾激化,造成家长与学校的对立。

作为长期在小学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我认为,对任性这种“常见病”,既不能忽视,也不能畏难。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只要教育引导得法,是容易改变的。要深刻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紧紧抓住临场处置、家校共育、长期引导这三个环节,对症下药、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培塑学生健康人格。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学生“轩轩”为例,谈谈我对任性学生教育引导的思考。

一、疏堵结合冷静处置情绪暴发

学生产生任性行为特别是情绪暴发时如何处置,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处置不当,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发矛盾,形成师生对立,不利进一步教育管理。如果处置得当,师生之间、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形成信任,将对下一步深入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我认为教师在学生情绪暴发时,可以先采取冷处理法,不去理睬他的哭闹行为。当学生感到利用哭闹等武器已经失灵时,就会自然停止哭闹。这时,教师再以温和的语气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就会收到相对比较理想的效果。

   有一天,孩子们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就有同学跑到办公室向我告状,说轩轩同学找不到自己的铅笔,又抢了同学的铅笔据为己有。当铅笔被同学拿走后,轩轩就坐在地上大哭大闹,想以此要挟同学,从而得到铅笔。这是典型的任性行为,面对轩轩的哭闹,我并没有发火,也没有训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如果当众斥责轩轩的行为,会让他很没面子,甚至逼急了,他会闹得更凶,场面更加难以收拾。我让围观的同学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静静地站在轩轩旁边,什么话也没说,过了几分钟,他的哭声渐渐变小。

   “轩轩,下节是语文课,可以帮助老师到办公室拿教具吗?”小学生都有喜欢帮老师做事的心理,这招还真奏效,轩轩停止了哭泣,他很快从刚才的事件中摆脱出来,跟着我来到了办公室,高兴地去帮我拿教具。我拿出上午的小测验,温和地说道:“看,你的测验成绩很不错,进步非常大,这说明你是个聪明的好学生。”听到老师的夸奖,他高兴地咧嘴笑了。轩轩的情绪已经得到转移,于是,我趁机教育道:“既然是好学生,是不是应该有好学生的样子呢?”轩轩点了点头。“那么你刚才拿同桌的铅笔,没有经过同意,对不对呢?”轩轩低下了头:“老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那样了!”“勇于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告诉老师,但是不能坐在地上哭闹,你已经是小学生了,就应该有小学生的样子。”我笑着摸了摸小轩轩的头,和他一起走向教室。

二、家校联手强化日常行为管理

    任性是性格的体现,性格养成关键在日常。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家庭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一个任性的学生,必然有其特殊的家庭背景。改变学生任性的习惯,要从日常行为管理着手,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深入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对症下药,家校双方携手加强对孩子的日常教育,从日常生活中匡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接着前面的事例讲:我并没有就此打住对轩轩的教育,他如此任性,肯定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关。鉴于此,我决定家访,了解他任性的原因。通过家访了解到,轩轩生活在一个大家庭,有三个姑姑,她爸爸是最小的,由于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地工作,他是在爷爷奶奶和三个姑姑身边长大的,无论什么要求,爷爷奶奶姑姑都尽量满足,这就让轩轩从小养成了任性的毛病,稍不满意,就大哭大闹,搞得家里常常不得安宁。上小学一年级后,轩轩才和父母生活在了一起。

根据这种情况,我与轩轩的父母制定了下面的方法,对他进行心理调整:首先,家长端正教育思想,不能因为疼爱孩子,就答应孩子所有的要求,一定要把握好度,无理的要求坚决不能妥协,让他明白哭闹不是达到愿望的法宝,做到关爱而不溺爱。其次,配合老师教育轩轩认识任性的危害,用实例说明任性会使人做错事,会碰壁,在集体中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其三,给轩轩创造自控的情景,安排难度稍微大一点的劳动任务,让他自己确立目标,并自我评价,自我奖励,从内心感受到自立和自制的成长喜悦。

三、因材施教注重长期教育引导

    性格是人格的体现。教师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仅站在如何解决孩子任性的一些具体问题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要立足长远,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在日常教学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把人文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培塑优良人格,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任性的问题。

还接着上面的例子说:周一的班会课上,我给孩子们讲了《任性的小花猫》的故事,第一个情境:小花猫与小狗、小象、小兔、小牛等小伙伴开心地围坐在一起,轮流讲故事。第二个情境:轮到小花猫讲故事了,但小花猫却说:“哼,我不干!”其它小伙伴都很生气,指责小花猫任性、自私。第三个情境,小花猫仍然不肯讲故事,擅自离开了,闹得大家都不愉快。

   听完故事后,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花猫的行为让大家不开心?你喜欢这样的小花猫吗?为什么?学生们热烈讨论起来,体验到了任性的危害,并在谈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指导了自己的行为。轩轩也代表小组上台发言了,他说:“我不喜欢那样的小花猫,他太任性了。我有时就像那只小花猫,我要改正任性的缺点,再也不无理取闹了。”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经过一学期的调整,轩轩的任性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不再动不动就哭闹,也很少再向家长提出无理的要求,变得越来越懂事,和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参考文献:

[1]李遴《好心态成就好学生》,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点击次数:14  发布日期:2024/5/31 10:10:35  【打印此页】  【关闭